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形体处理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菱花式壶,壶身横向断面近似菱花铜镜的外形轮廓;
第二种如菊花或瓜类的纹样,筋线与筋线之间是凸出的圆条状;
第三种则是第二种的变形,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圆条状。
第一种菱花式壶是根据河塘养殖的一种水生植物“菱花”的形状进行艺术加工,也受唐代铜镜纹饰样式的影响,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制壶大家董翰首创菱花式,后相继出现了“合菱”、“偏菱花”、“束带菱花”等作品。
遗憾的是,董翰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而清代的陈鸣远遥遥地接下这缕流风余绪,其制作的“紫砂菱花式壶”幸运地流传至今,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陈鸣远 紫砂菱花式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陈鸣远的紫砂菱花式壶,器型略扁,钮、盖、身、口均为六瓣菱花式,筋纹肌理清晰舒展有力,把上圆下方折,上方起翘。无论是平视,还是侧视,都富于变化。壶底中心刻有“鸣远”二字,并盖有“陈鸣远制”的方形印章。整体造型典雅,实为匠心独运之作。
陈鸣远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善于将雕塑装饰与造型艺术相结合,在书法上的造诣也颇深,其风格健雅,有晋唐遗风。同时,陈鸣远又是一位极为活跃的制壶艺人,他的社交圈极广,“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更为难得的是,许多文人雅士还竞相为鸣远壶做画写文或代署名款,这也是文人参与紫砂壶的开始。
因与文人有着密切的接触,所以陈鸣远虽然以花塑器创作为主,但是其风格却是文秀工雅,他所制作的无论是壶、杯、瓶、盒、文房雅玩,无不精雅绝伦,清人张燕吕在《陶说》中曾对陈鸣远的作品作过“纤巧”的评价。
从形体构成的角度来研究,“菱花式壶”反映了陈鸣远作品造型的独特之处:把最富于变化的线、面、体来表现壶体的主视面,通过周视效果来表现其整体统一感。
并且,主体与虚空间关系得当,壶把在壶体比较适度的位置回转构成了内形空间,与壶体形成了恰如其分的虚实对比。
陈鸣远世袭家传,有所继承,并将壶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地。这把“菱花式壶”不仅是其的杰出创作,也成为后来制壶家们的范本。
陈鸣远·佳意壶
北京巨力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10,800,000 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巨力2016年秋拍中,另外一件同样以棱瓣分割壶身的陈鸣远“佳意壶”拍出1080万的天价,引起不小的轰动。
同样是形象生动的棱线,这把壶的特殊在于,三棱六瓣分割半圆壶身,阴阳二线交互相融,阴线于坯体半湿半干时以细竹棒压印而出,阳线则以细泥堆塑理出,整体有筋有骨,神似肥硕的杨桃对剖。
盖面五枚如意头纹,一弯流呼应全壶线条动态,壶把不循常制,于倒把形式中又作变体,弧度与壶身相若,至下放戛然反折,与壶底平行收入壶身。壶底精刻“从来佳茗似佳人,坡公句,鸣远”十二字。
语出宋代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铭文“从来佳茗似佳人”是以隶书呈现,有别于惯见的行楷书体,这在所有陈鸣远作品当中极为罕见。
铭文隶书结字严谨、波桀有致、秀雅挺拔,应是出自曹廉让笔下。刀法灵动利落,削泥犹闻墨香。
从此壶底座可考,其原为清末民初著名收藏家奚萼铭旧藏,壶座由其好友近代篆刻家、考古家褚德彝镌刻,以二人的学识资历,足见鸣远传器之风雅,情致远非一般匠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