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哥窑器物特征的定义,上海博物馆这样描述: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瑞星杯
它的特征主要有三:
1、金丝铁线。但是有金丝铁线,并不等于就是哥窑。宋官窑,除了定瓷,都是开片瓷,开片的缺陷美,成就工艺美术的至高审美案例。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的釉质,以酥油光微汗感为重要特征,是宋其他官窑没有的特质。
2、攒珠聚沫。跟汝窑的晨星稀类似,指釉中的气泡若隐若现,遥看青青近却无,美的最高境界:摸不着。但是有攒珠聚沫,并不等于就是哥窑。
3、紫口铁足。当代复烧的处处是这个特征,也就证明了,即便都有三种特征,并不等于就是哥窑。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瑞星杯
哥窑还有重要的特点,釉色。宋官窑瓷因皇室信奉道教,崇尚自然的青色,所烧制官瓷,也明显的朝青色靠拢,只是因要求复杂,无法仅从釉色来考虑,所以到南宋时期烧制的哥窑瓷,釉色多样,以炒米黄更多,其余由月白、油青、粉青、青黄等各种过渡色。
哥窑的底足,底边狭窄平整,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以此可见南宋哥窑工艺的严苛。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斗笠杯
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而哥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哥窑烧制技艺成为揭开哥窑秘密的关键课题。众多权威专家认为:当今中国,“叶氏哥窑”制瓷作坊所研究的成果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四瓣花口盏
叶氏哥窑制瓷技艺能够充分表现哥窑文化的深厚内涵,这在需要文化大发展的当今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如今,叶氏哥窑传承到了古儿、十兄这俩兄弟的手中,这是一份技艺的继承,也是哥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汲古斋藏品·叶氏哥窑岚星杯
浙西南的云和九山半水半分田,叶氏哥窑就在这山城中。兄弟俩继承父亲留下的技艺,不断提升,所烧制的哥窑瓷器从造型、胎体、釉质到表面光泽上,与传世宋代哥窑形神酷似,可谓天下一奇。
“叶氏哥窑的出现不仅为古代哥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更为现代青瓷仿古设立了榜样。”
金丝铁线在瓷器上蔓延,似掌纹,如脉搏,赋予器物灵魂,叶氏哥窑蕴含着和谐、自然、人天相应、天人合一之秉性,叶氏哥窑兄弟也如瓷器一般以朴素、谦逊的性格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位朋友。
汲古斋斋主汲先生与叶氏兄弟十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