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圆”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代表了“和”,蕴含着吉祥与美好。而紫砂壶的制作材料及过程契合了道家的“五行”与“取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传统紫砂壶的壶钮、壶盖、壶把、壶腹等主要组成部分的造型大多是“圆形”,每一把经典的圆形紫砂壶,不但适合把玩,也包含了圆满、团圆等吉祥寓意。紫砂壶在烧成后,壶口和壶盖的配合应达到:直、紧、通、转的要求。“通”是指圆形的口和盖,必须圆的极其规整,盖合时要旋转爽利。
而壶钮无论采用何种造型大都与“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宝珠钮造型如宝珠,瓜钮造型带有自然的圆,桥钮形的桥洞则偏椭圆,可谓殊途同归。传统紫砂壶的壶腹一般呈球形,其切面为圆形,表面为圆弧形,在所有几何图形中,圆是最难画的,制作器具时,要把圆形的器具做好也是很难的。人们通常对圆形壶的基本要求是“圆、稳、匀、正”,甚至要达到珠圆玉润的地步。
实际上在圆壶中是不可能真正地做到“珠圆”的,一般的情况恰恰是多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形的重叠、变化、映衬,以此构成壶体的“圆润”之美。曼生十八式中运用到“圆”的壶式就占了一半之多,这不仅因为圆形的式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的思想,而且还因为其形式非常圆满和美观。此外,圆壶的造型还能完美的体现人体工程学原理,圆形的壶盖方便旋转把玩,圆形的把手可以使人准确的将壶提起与放下。
一、结构
圆器中最经典的壶可谓是西施壶,原先叫西施乳,也是圆器中最常见的壶。造型圆润,犹如美女西施之乳。壶盖是嵌盖造型、壶嘴是一弯嘴、壶底是一捺底,这写细节又说明,壶盖、壶嘴、壶底还分很多种造型,这款壶只是体现了其中的一种壶的细节造型和特点。
二、造型
俗话说: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同一种壶型,出自不同的艺人之手,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如邵大亨、邵友庭和程寿珍(又作陈寿珍)三人所做的掇球壶,形态各异,气质神韵不一。
大亨掇球原件
大亨掇球,由莲子大壶转变成其球壶型,而掇,也是有坠落之意,意寓为落起来的球。
大亨掇球,实则是为了救一个卖身富贵人家的贫穷丫环。丫环因摔破权贵喜爱的大亨壶而要被打死,大亨便拿出一竹篮十几把大亨壶,送到权贵面前,分文不取,潇洒离去。
大亨生性高傲,不畏权贵,一壶千金难求,却为了救贫穷丫鬟,一掷多壶,他的壶雍容大气,气韵生动,壶也如他的人一样,明月清风,昂扬挺拔。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上袁村制壶高手邵友廷所作。沿袭了“大亨掇球”的身雄气沉。“友廷掇球”又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
壶身与壶盖的连接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钮球形更圆,壶形也更贴近“掇球”之名。
从审美角度欣赏,应该说:“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在“大亨掇球”与“寿珍掇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紫砂艺人程寿珍所作,他在“大亨”和“友廷”的基础上更大胆地三度创新。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放宽,壶颈再度拉高,壶盖更具夸张。变得更加高耸、挺拔,更有“掇球”的意味。 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
三、欣赏
很多人是因为直观感受好而喜欢紫砂圆器。那么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一把紫砂圆器,或者说一把好的紫砂圆器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呢?
1、要“圆”
紫砂壶所谓的圆,并不是指几何学上用圆规画出的正圆,而是指意象上的“珠圆”,即视觉上要有圆的柔顺、美满,要圆得有变化,圆得有精神。一件做工良好的圆器在灯光测照下,光影会随着器身循序变化,协调自然,骨肉亭匀,绝无突兀,令人自然感受到圆润美满,百看不厌。
2、要“稳”
尽管紫砂圆器是以圆形为主体结构,但仍要在造型上力求安定稳固,避免产生不安全感。所谓的稳包括了视觉上的安稳以及实用层面的平稳,前者是使人心生安定、圆满样和的基础要求,后者则是避免因设计不良而产生执用不顺,甚至因而造成壶身破损,回天乏术。
三、要“匀”
一把紫砂壶是由壶身、壶把、壶嘴、壶钮等要素组合而成,这些附件与主体之间的搭配要求协调一致,不可各行其是。例如许多圆器往往采用以小亲大的设计原则,即将壶钮做成壶身的模样,透过形状的统一、体积的对比,来达到视觉上的美好感受。
3、要“正”
所谓正,是指制作的工手必须规矩严谨,端正挺括。正圆务必端正,椭圆力求顺畅,不可模棱两可。一把圆器并非处处圆滑无角,相反地,它的口盖、圈足、流口等处,一样藏有许多的线面转折与明暗过渡,一丝不苟,马虎不得。
▲大亨掇只
“礼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
据此可贯通心性,器感身临。紫砂圆器作为紫砂造型的重要一脉,在圆融随意、禅理深蕴的基础上,在实践工艺中点化着使用者的知、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