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紫砂壶的种类细分可达上千多种,但其中有一款壶通体圆润、壶身细腻,宛如少女凝脂,这便是有着“男士必玩壶型”之称,也是万千种壶中唯一用女人名字命名的紫砂壶——西施壶。
浣纱弄碧水,婀娜撩人心
某年春日,天朗气清,草长莺飞。随风轻舞的芦苇边,一位妙龄女子正在浣洗手中的纱裙。伸手略去鬓边碎发,沉鱼之容渐渐显露,长发随意的斜垂在肩上,几缕调皮的青丝滑向衣领。
自古英雄爱美女。那位溪边浣纱的女子以其沉鱼之容、响屐之舞为世人追寻,更将复国重任一肩扛起,仅凭如此,女子便被后人爱慕,她的名字也随“四大美女之首”的称谓流传至今,她就是西施。
美人形入壶,温润传千年
文人骚客对于西施的追寻远不止于诗词书画,更是将其形象融入日常所用之物,眼中所见、手中所握皆为美人,这才是爱慕之极致。西施壶就此而生。
明朝万历年间,紫砂工艺大师徐友泉初制西施壶,圆润丰腴,截盖短嘴倒把,圆珠形壶钮,极尽简约却浑然天成。
清代吴梅鼎作的《阳羡茗壶赋》:"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这是西施壶第一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再现了西施壶的外形之美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壶名万中一,壶型显神韵
西施壶是千万种紫砂壶中唯一一个以女人的名字命名的壶,正如这撩人心弦的名讳一般,西施壶型也形神兼备。
壶钮圆润饱满,俊俏立于整个壶的最顶端,似少女高高挽起的发髻。恍然间,西施为复越国,毅然挽起青丝,泪别钟爱之人,走入宫门中的决绝尽现眼前。
截盖锋利而不割手,正如西施肩负使命来到吴王身边,虽暗中向越国传递消息,却从不显露半点锋芒,最终固若金汤的吴国被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生生撕出了一个口子。
壶流短小含蓄,含蓄俏皮似豆蔻少女的樱桃小嘴。身处吴王身边的西施也曾被怀疑是奸细,但奈何西施行事谨慎,从不参与朝政,更不会对政事说三道四,含蓄的行径让她得以保全自己更为越国立下大功。
壶把轻轻垂下,长发瀑悬般斜搭,又似美人柔软纤细的腰肢,曼然弯下。宛若西施一支响屐舞,满座惊的场面,更若响屐廊下柔情尽现,令吴王神魂颠倒,甘愿荒废朝政。
细看西施壶,线条光滑细腻、无一棱角,将华夏文化中对于女性柔美融圆的性格特征完美展现。同时,自上行下细细端详,仿佛古代帝皇的华盖,又如浩瀚无垠的苍穹。
“形易成,韵难得”这便是紫砂界对于西施壶制作的界定,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具备圆润丰腴的外形,更要将其韵味散发出来,视觉结构完美呈现的同时,还要有内涵神韵,妩媚娇俏,大气简约,方能体现西施壶的极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