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鸣远传四方,赏观壶颜泛灵光。
世事流转越时空,智圆形方岁月长。
鸣远四方
紫砂造型艺术离不开几何线条(直线、曲线)的表现。线是视觉构成的要素之一,明确存在于造型形体表面的转折处、边缘处。在紫砂光素方器、圆器或方圆器的形态审美中,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所形成的印象尤其鲜明。但凡优秀作品,一定有优美的线条组合存在,并随着线条的运行产生节奏、孕育出浓郁的韵律美感。
“鸣远四方壶”,四方隐于浑圆中,单纯、刚正的直线化为变化、怀柔的曲线中,在制作工艺精湛的前提下弘扬前辈名家陈鸣远的壶艺风范,也是对“智圆形方”人生哲理的一次完美演绎。
景舟先生手迹
智圆行方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智慧,壶如其人,鸣远四方传达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儒家君子气度。
不仅如此,此壶的壶身刻绘亦是极有哲思:
是一是二,不即不离
儒可墨可,何虑何思
壶身铭文
此句乃是清帝乾隆在「是一是二图」上的题句。
此幅画中有画,座榻上之人与屏风画像上之人,一高一低,略取颜面相向之势,而神情如一。
是一是二图
「是一是二,不即不离」,表现了对二我的哲思,是本我还是他我。
「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表现了对儒墨两家的看法,如同一二的思辨,也是表现和而大同的观念。
乾隆手迹
此句篆刻鸣远四方之上,可以说是最契合不过了,以此也能表现君子对于规矩、方圆的思辨,此壶便有如一位儒家士子,方正谦恭,温文尔雅。
茶席之上,以此壶饮,便是与君子对谈,也是对自己处世方圆一种劝勉,在品饮间体会一二的真意。
“鸣远四方壶”,继承鸣远壶艺风范又赋予新意,既有古朴的尊贵之象,又有当代蓬勃的青春气息。整器造型敦庞周正,踏实的形态中显浑厚大度、稳健端庄,灵动的气势中见骨肉丰满、朴雅大方。
孟子曾说:“规矩,方圆之至也。”方,意味着做人要光明正直;圆,则意味着处事要圆通练达。方是品行,圆是智慧。智圆形方是境界极高的一种人生道德与智慧,是修练到十分火候的道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做人如此,作壶何尝不是如此?
陈鸣远,名远,字鸣远,号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宜兴川埠上袁村人,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
陈鸣远 造像
陈鸣远的生平资料不多,其中最隆盛的声誉最早由清人吴骞记录。《阳羡名陶录》谓之曰:“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他所创仿生象形花塑器维妙维肖、清供雅玩精美绝伦,运色几可乱真。所作光素方圆器,既继承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遗风又开新局,使作品从形式到形态超尘脱俗、别具一格。他无穷的创造力为紫砂工艺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发展道路。
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
各种刻款
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
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