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作者:承礼紫砂 更新时间:2022-07-16 11:19 阅读:533

传说黄龙山被封禁后


天庭派遣25位勇士镇守


而为了不惊动百姓


25位勇士幻化成25把紫砂壶


镶嵌在了黄龙山的围墙之上


(以上纯属扯淡 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接下来


把手机向左手方向倾斜90度


一起走近这25位


勇士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一、黄龙山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龙山主体,实际上已经距山顶有60米以上,地质年代应该与蠡蜀、白宕等平原地区地下60米以下矿层相当。


主力品种为紫泥、青灰泥、本山绿泥,矿料较老,砂性较重烧结温度较高。


>>>>黄龙山地质形成


据有关资料,紫砂形成于3.5—2.6亿年间。


宜兴地质构造为沉积岩,处于太湖西岸的沿海地区,地势低洼,至今河道纵横。


因此,在风力和水波的作用下,风化的原始岩矿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最终形成了石英、莫来石、云母、长石等。


>>>>矿脉走向及其原因


既然肯定了宜兴地区低洼地貌和沉积岩的地质构造,就可以做如下推论:


1、黄龙山紫砂的确与外山、外省矿料不同;


2、矿层分布并不规律;


3、即使同宕口,同层矿种相邻也不尽相同。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


沉积岩物质形成后,地壳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原来的分布状态。


>>>>矿区分布


丁山地质构造纵向是相同的,因为地壳变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同一水平面,矿料种类就呈现了明显的不同。


因此,黄龙山各个矿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黄龙山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龙山主体,实际上已经距山顶有60米以上,地质年代应该与蠡蜀、白宕等平原地区地下60米以下矿层相当。


主力品种为紫泥、青灰泥、本山绿泥,矿料较老,砂性较重烧结温度较高。


二、 1,2,3,5号井位置,也属于黄龙山主体。


黄龙山主体水塘,是本世纪初露天开采所形成。


此前,都是水面以上位置暗宕横向或斜向开采,1、2、3号井是由解放前野宕改造而成,向南开采。


5号井为新建,向西斜向开采,纵深处也即今天的水塘位置。矿料品种与性质与主体部分相近。


去年,在2号井位置下挖不到十米,就发现了原来2号井的暗宕。


今天1、3号井位置出矿,实际上已经在当初1、3号井开采区之下(因为以上及相同水平位置已经被露天采掘时开采了)。


所以,近几年在1、2、3号井位置盗挖出来的矿料,地质年代要与1、2、3号井出矿相当或更老。


黄龙山四号井坑现已封闭


三、四号井分主井和副井。副井在宝山矿区,主井在今天的紫砂之源公园西部。


副井纵向开采(与矿层横向拓展),主井向东(黄龙山主体部分)斜向开采。


根据有关资料,四号井掘进800多延长米,纵深300多米。


但四号井挖掘是纵深开采还是沿矿脉开采,妙道走访了很多当初在井下井上工作过的人,均说法不一。


如果纵向开采,必将穿透黄石层,但这点未得证实;如果沿矿层开采,纵向300、延长800,显然也不符合今天黄龙山露天部分所显示的地质变化所造成的斜度。


四号井副井,现在已经有人在附近位置开盗挖宕口,出矿紫泥,但是非常嫩,以致粘手粘工具。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降坡泥


四、半坡(水塘西)矿区、宝山矿区、降坡矿区、蠡蜀矿区。


这三个矿区属于黄龙山的龙头和龙尾,水平位置几乎一致,地质构造为浅表层,出矿皆为团泥和红泥(小红泥、朱泥),未见紫泥。


根据研究猜测,宝山矿区出矿与明末清初蠡蜀矿区(今天的大水潭)出矿基本一样。


降坡地段有一个特殊,那就是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降坡泥的团泥,白砂和部分团泥,与宝山矿区出矿的某些品种一致。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段泥


五、团山。团山虽然也是山(后来修建水泥厂,山头被削掉了),但现在所看到的地表地质年代较近。


主要出矿小红泥、团泥(红灰团的红黄泥、紫红团红棕泥、青灰泥),泥料均较嫩,烧结温度较低。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小红泥


小红泥:


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烧成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3%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清水泥:


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窑温:1160度。收缩比:约12%。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朱泥


朱泥:


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 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矿区: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朱泥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栗色紫泥


紫泥:


位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顺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老段泥


段泥:


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3%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甲级紫泥


-END-


黄龙山围墙上的壶及紫砂矿源和泥料


黄龙山俯视图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