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容易,几年甚至几十年恒定的做一件事情更是不容易。
喜欢一个东西或一件事情不难,坚持几十年一如既往的喜欢不容易,即使是真心喜欢,面对久了也会生厌。
就象我之于紫砂,初始对她甘之若醴,然时光日久,醇香犹在,对她的态度却变的若即若离。当生活闲暇时,有时突然想起,再次拿起与之一起渡过闲暇时光。
一把紫砂小壶,或一件紫砂杂件,在把玩中感受他的情趣与魅力,冲泡一杯香茗,欣赏一盆小景,渡过一段日子,这就是有紫砂的日常生活。
一件紫砂器物,因其历史价值,名家加持,而价格不菲,让人望而却步,其实也失去了把玩之乐趣,成为投资工具。然名器之所以成为名器,毕竟有其道理和独特之处,我们仔细审之,找寻到自己喜欢的韵味,名器虽不可得,上手把玩,自己慢慢咂摸、摸索,于紫砂的理解、把握也是颇有好处。
最近两年很多行业都不太景气,紫砂也是表现平平,但是陈鸣远制器每年都有释出。今年西泠印社更是放出一把重器。名家递藏,传承有序,陈鸣远为杨中讷制丁卯壶,而后由吴大澂、何绍基家族、褚德彝、龚心钊等递藏,紫砂典籍屡有著录。今日分析一下名器之优势,是日后学习、把玩、制作之借鉴。
陈鸣远丁卯四方壶,鼓腹、三湾流,镶嵌盖,线条挺括,曲伸有力。正方轮廓从方钮到肩,依次递增,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肩部以下快收至底,上紧而下疏。之所以这样为之,应该是取法小篆结体,杨耑木是当时的大儒,为之制作紫砂壶时,思想上肯定受其影响。丁卯壶在比例上讲究大小、厚薄、宽窄的对比,这也是我们日后玩壶、制壶的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紫砂壶不论方圆,大小,如果要引发人们的美感就要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各个门类审美虽有不同,然宗旨归一,是趋大同的;紫砂也不例外。
这把壶还有一个底也是颇具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圈足、壶门式,为何这样做?其灵感源于何处?又有什么寓意和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思考和探讨。
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对陈鸣远制技敬佩有加,一直认为陈鸣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制作团队,可见顾先生对其技能的认同。六方雪华壶,个人臆想应该是受到了陈鸣远丁卯壶的影响。
看一把好器,琢磨至深,若有所悟。并在在生活中去找寻那一点点韵味,那一丝丝情趣;也许踏遍丁山也未可得,找寻中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