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发展离不开文人雅士的参与,他们或设计壶样,定制砂壶,或书画篆刻,绘画装饰,或著书之说,弘扬文化,或与艺人交往,切磋壶艺。总之,他们推动了紫砂艺术发展,提升了紫砂文化品味,而这一点在民国紫砂中也可得到印证。现将民国时期对紫砂发展有贡献的雅流名士简介如下: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尝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作画,时人得之珍藏。
吴昌硕曼倩移来
黄玉麟制吴昌硕铭紫砂掇球壶
吴昌硕铭紫砂盘
黄玉麟制耕云刻吴昌硕铭仿古壶
戴国宝,字玉屏(1875—1926),别署玉道人,玉屏道人,访雪,铁画轩主人等。十多岁时,戴玉屏到南京拜著名民间画师华约三为师,学画做生意,他聪明刻苦,很快脱颖而出。光绪二十年,他到上海以刻瓷为业,生意日臻兴旺,创建“铁画轩”。
民国初年,他结识宜兴潜洛紫砂艺人蒋祥元(即蒋蓉的祖父),他非常赏识戴玉屏的刻瓷技艺,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蒋祥元力劝戴玉屏经营紫砂,以铁笔技艺镌刻紫砂。戴玉屏从其言,1913年在卢家街正式开办“铁画轩陶瓷号”。主要经营紫砂陶器。由蒋祥元提供货源。
吴云根制戴玉屏刻字画紫砂四方传炉壶
民国 戴玉屏制刻字光明提梁、东坡提梁壶
民国 戴玉屏刻东坡提梁壶
民国 戴玉屏刻紫砂花卉纹狮钮壶
史莲生制、戴玉屏刻 梨式壶
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父庞云鏳为南浔镇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庞元济乃清举人,江南民族工业先驱者。早年好字画碑帖,常临摹乾隆、嘉庆时名人字画,后从事字画买卖。
庞元济既拥有财力,又精于鉴赏,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为全国著名书画收藏家之一。著有《虚斋名陶图录》。该书两册,上册著录紫砂壶,下册著录文玩。上册收录明清两代制壶名家如陈和之、陈鸣远、陈曼生等作品数十件,件件皆精。此书为紫砂的考证和鉴赏作出了贡献。
庞元济寒林策杖 立轴 水墨纸本
李景康(1891-1960),字凤坡,广东南海人。渊源家学,精通经史。通绘画,又好藏宜兴紫砂壶,额其居曰:“百壶山馆”。民国二十六年,李景康、宾虹先生合著《阳羡砂壶图考》上卷,其书条分缕析,资料宏富,实为前贤整理明清以来有关著录及当时传世砂壶之极珍贵文献资料。
《阳羡砂壶图考》是继《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后又一部详细系统载述宜兴紫砂艺术的专著,此书之上卷为文,成书于1937年,由香港百壶山馆出版,它在《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的基础上加以考证、补遗、增添。时间跨度“溯自明代正德初创,迄于清末宣统”。两位作者均是砂壶收藏家,故能以独创的目光对壶人壶事尤其是传器加以评论和鉴赏瓦别。
储南强,前清秀才。早年曾就学于江阴南菁书院,与黄炎培、沙彦楷诸人同窗。辛亥革命后三长宜兴,两任南通,颇有政声。后无意仕途,在50岁那年登报归隐,实际上是回家乡规划建设风景区,对宜兴古迹善卷洞和张公洞之保护,开发尤有贡献.富收藏,珍爱家乡文物。
1928年从苏州购得一把紫砂供春树瘿壶,把下刻"供春"两字,壶盖(木瓜形)为黄玉麟所配制,后又请裴石民配制灵芝形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一年后又请裴为所藏清代圣思“桃杯”配托盘。1949年后,储先生把一生所集藏全部献给国家。
潘稚亮(1881-1943),名诒曾,字稚亮,江苏宜兴蜀山镇人,著名的金石书法家。曾为徐悲鸿刻印40余方,自镌常用印200余方,钤为《潘稚亮家印谱》,储南强曾为此书写七绝29首。
潘稚亮热爱家乡紫砂艺术,与诸多紫砂艺人有交往还自制陶印。储南强先生为其写道:“蜀山陶器称千古,烧印从来独有君;散于人间三百颗,印家收录当珍闻。”潘先生对裴石民的紫砂艺术十分欣赏,艺术观点也非常相近,1920年末,他曾在裴石民为储南强先生珍藏的供春树瘿壶所配盖的制口上刻下了如下文字:“黄玉麟误为瓜,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两万金易之而来,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