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壶是深受追捧的传统紫砂器型,不论文人雅士,还是名家普匠,以至于普通百姓的饭后茶饮,都绕不开他。石瓢壶受众广泛,每个茶人心目中都有一把自己的“石瓢壶”,这也造就了石瓢壶发展史上形状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清晚期瞿应绍喜爱在石瓢壶上画竹题字,形成了石瓢壶发展的一个顶峰,可谓空前绝后;瞿应绍题写的茶壶多呈现三角型,这种壶型有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称:子冶石瓢。
月壶款 石瓢壶
弥陀观点一:
子冶石瓢身筒呈上小下大三角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感,用中国传统审美的观点来说就是“实”,若“实”的比重占的太多、太过,容易给人笨重感。因此在配置子冶石瓢的嘴、把、盖、的时要充分考虑“虚”的概念,即所谓的“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壶把、壶的桥钮、壶嘴形成的虚空间要足够打破身筒的“实”。因此把、流、的子宜细不宜粗,宜瘦不宜胖;虚空间宜大不宜小。
弥陀观点二:
由于三角型具有较强的视觉沉重感,嘴、把搭配时要给身筒一个向上提携力,所以相对与身筒嘴、把宜紧不宜伸,桥钮宜昂不宜塌。
墨壶款 石瓢壶
弥陀观点三:
子冶石瓢因其平面面积较大,较广,为了打破“大面”,身筒多有刻绘,或竹或梅,亦有刻石;紫砂弥陀总认为可折枝花卉要远优于山石,窃以为:折枝花卉给人空灵感,可以打破身筒的“实”;而山石给人厚重,这样只会增强紫砂的笨重感。
弥陀观点四:
在石瓢壶的范围内,虽子冶石瓢影响力比较大,但是彭年石瓢在理趣处理上多优于子冶,盖因彭年因曼生壶名声太盛,所以石瓢名不显。
彭年 刻梅花石瓢壶
彭年 趣瓢壶
彭年 石瓢壶
月壶款 石瓢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