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茶偶得三境。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紫砂与茶皆生于天地,成于泥中,两者相遇,以水为媒,释放出另一种生命能量。
文人品饮的是文化,商人喝的是价值,风尘仆仆的旅人喝的是解渴,所求所得皆不同。
随着千百年茶史的发展演变,品玩之外,古今饮茶者渐喝出哲学、美学,形而下的物质存在变成了形而上的托物言志,器与茶变成了文化和境界的载体。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古人饮茶三境之感到底如何,未曾得知,而王国维先生于《人间词话》中,用之做学问的“人生三境界”可以一参。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三种境界放置人生种种皆可依,想得到的,于前路必先立志下决心,因为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的求索之路,才是重头戏,此路往往长于半途而废,短于锲而不舍,达到第三境界的人,翻越的不仅是人生的境界,还有自我的极限。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有立有守才有得。
玩壶饮茶者亦有立、守、得。
/
立
/
器与茶,本为素面素心,它承载人的诉求与,是心安处,是烈日下可休憩的阴凉,是骤雨中亦可从容的蓑衣,所以有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对于器与茶的的物质性而言,其所承载的精神性才是很多人的追求。立于道,还是立于物,是缘起,也可能是破与立,是寻找初心。
即便周遭都是急功近利的闲言,能弗乱其心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独上高楼』,人生孤独登高前行,本就是一种常态。
立的住,立的清,方能不乱于心。
/
守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守心守志,是一种旁不可言的秘密,是一种自由他去唯吾知的坚持。
爱壶爱茶的心境,最初尚明朗可观,然而深入此间,不乏好事者从中乱花迷眼,叨扰不断。所求不同,亦可不必相互折磨。
器物江湖,道不同,自不相为谋。
/
得
/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器与茶,本是日常,道载于器,格物致知。可赏紫器内敛,亦可爱陶之素朴;或以茶解渴,或以茶修行,每个人诉求不同,所得境界各异,没什么高下分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得者,初心而已。
能否得,有何得,人自知。参本心,得本质,道之所悟不强求,有益身心,即可。
一方紫泥,几片叶,有人尝苦,有人觉甘,人生亦如此。
唯愿紫器清茶常伴,拂心尘俗,自然、自在,山人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