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因时而生(霸业因时而生)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18 16:35 阅读:689

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一代茶圣陆羽也曾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由此可见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根据茶史上记载,汉代以前,茶(荼)主要是当中药熬着喝,瓦罐子是利器。两晋时期,饮茶器具称“茶器”,制茶工具称“茶具”。


南北朝、隋、唐、五代沿用这一概念。宋代,制茶工具和饮茶器具统称为“茶具”。唐人饮茶采用前煮并且加盐等调料,以釜、铫和碗为主要用具,茶形是团茶。用陶土或金属制成的铫子适于煮茶;挂釉的茶盏适于煎茶。


紫砂壶因时而生


文会图


煎茶是为了“斗茶”,又称“茗战”,始于五代时期福建山区茶乡。一斗汤色,无色透亮为上,青、灰、黄红次之;二斗汤花,泛起的泡沫细密,紧咬盏壁,久聚不散为上。


宋太祖赵匡胤好茶,宫廷茶事极盛,用茶精品为“龙凤团茶”,极品达每团数十万钱。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士人和市民争相效仿,于茶事上攀比,“斗茶”之风大盛,源于五代的“点茶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即将团茶碾碎成粉末加上芝麻、果仁、松子之类后,放于盏中,以沸水冲泡,并用“茶筅”搅拌,成为乳状茶汁。斗茶多用白茶,故茶盏以深色特别是黑色为主,最有名的茶具就是黑底白毫的“兔毫盏”。斗茶把烹煮改为冲泡,泡茶方法出现了,茶具逐渐变成以盏和壶为主。到了北宋末年的时侯,茶文化的焦点已经从品的方式转变到茶具的行式上来。紫砂壶的诞生,可以说是因时而生,然其后紫砂壶能够风行数百年,终与茶文化连为一体相辅相成,可以说是由紫砂的特性所决定的。


紫砂壶因时而生


韩熙载夜宴图


明代,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茶人之苦,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下令正式废除进贡团茶,从此散茶主宰了茶坛,茶壶开始了实用。随后紫砂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而这个春季延续了差不多数百年, 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盛。明清时的发展,紫砂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在结合茶文化的基础上,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结和,成就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


紫砂壶因时而生


吴经提梁 明嘉靖十二年


综观紫砂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表现为由粗趋精、由简趋繁,再追求返璞归真的过程,即经历古朴的实用性到华丽的装饰性再到淡雅的艺术性三个阶段。


明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获得了高度的艺术素养,从而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紫砂茗壶风格特征,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紫砂壶上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及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


如周容《宜兴甍壶记》的“是日主人出时壶二,一提梁卣,一汉解,俱不失工所言”。这两种造型都是仿青铜器的。


紫砂壶因时而生


时大彬 壶底刻铭汉方壶拓本 原壶已失传


明代紫砂壶虽然有些制作不够精致,但是总体上看形象饱满,器宇轩昂,具有大江东去的阳刚之气。其造型的细部特征有:壶嘴,直流往往上翘,三弯嘴也有向上的感觉,流口常常略低于壶口;壶钮或无座,或座很低;壶把常呈外圆内扁,与壶身结合处均较大,有的上部还有凸角;壶身常以凹线、弦纹及贴塑柿蒂纹作装饰。


紫砂壶因时而生


明 陈仲美瑞兽壶


从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这160余年间,紫砂壶的造型,除了个别紫砂艺人和个别壶型外,基本上因循了明末的款式,少有创造,乏善可陈。


在紫砂陶艺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陈鸣远而言,其壶型也是继承明末广泛流行的仿生形(如东陵瓜壶、莲蓬壶)、仿器形(如仿青铜卣形的天鸡酒壶)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无法见到明代时大彬、徐友泉等创作的提梁卣、莲方、大顶莲、平肩莲子、冬瓜丽、天鸡等紫砂壶,因此无以知晓陈鸣远在继承中有多少新创造的成分。


这一时期紫砂壶造型趋于妍丽秀气,具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阴柔之美。这一点,我们只要对比明代汉方壶与清康熙紫砂名工华凤翔制的汉方壶,两者造型风格之迥异,便一目了然了。这一时期紫砂壶造型的细部特征有:壶嘴向外伸展,无论是直流还是三弯嘴都如此;壶把大多内外均圆;壶身常以印花、釉彩、泥绘等方式进行装饰。此外,这一时期壶内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


紫砂壶因时而生


明 陈仲美瑞兽壶


因循守旧的风气,直至陈曼生当了毗邻宜兴的溧阳县令时,才有了改观。杨彭年、陈曼生团队创制的曼生壶,一扫乾隆时注重妍巧的风气,样式多典雅朴厚,寓巧于拙,造型多用几何形、仿器形,壶身空白面较大,便于刻镌壶铭,壶体的线条凝练爽洁,加上陈曼生、郭摩等创作、书写的切茶、切壶、切水、切情的壶铭和意味隽永的浙派篆刻作品,使得砂壶之美、文词之心、书法之韵、金石之味浑然一体,超越先贤,实为砂壶工艺开创了新风新貌。无怪乎《阳羡砂壶图考》称赞其“为大彬后绝技,允推壶艺中兴”。


紫砂壶因时而生


清 杨彭年制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 石铫壶


民国紫砂壶具的款式虽以沿袭清代造型为主,但一些杰出的紫砂艺人时有创新。尤其是仿生形的新品迭出,令人喜爱。如著名艺人汪宝根曾开发新品数十种,其中的上合梅、高梅段、上圆竹段、六方竹鼎、五瓣上合桃、葵仿鼓等尤佳。特别是紫砂陶艺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师之一冯桂林,一生创新品种超过200个,被誉为“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其仿生形的“竹根”、“上松段”、“三龙”、“四方竹段”、“五竹”、“四方则角竹叶”等,使人叫绝。最为拿手的系“梅桩系列”、“松鼠葡萄系列”。每个系列各有大小、高矮、方圆形制多达到10余个款式,且均用不同风格处理,成为经典之作。


紫砂壶因时而生


民国 汪宝根仿古葵壶


紫砂壶因时而生


民国 冯桂林制方竹壶


当代紫砂陶生产虽然曾经走过一条弯路,但是在以七大艺人与后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代表的紫砂艺人和一批艺术院系的教授与书画家的共同努力下,紫砂茗壶造型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对于紫砂陶艺的振兴功不可没。


紫砂艺人中,造型创新成果显著的主要有:擅长光货的顾景舟创作过云纹肩三足鼎壶、雪华壶、上新桥壶、鹧鸪提梁壶、此乐壶等。善制方器与筋纹器的王寅春创作了玉笠壶、八方盅型壶、六方菱花壶、圆条壶、纹井壶等。花货见长的蒋蓉则有荷花茶具、芒果壶、月色蛙莲壶、青蛙荷叶壶、蛤蟆莲蓬壶等。紫砂奇才高海庚设计有集玉壶、水浪壶、扁竹提梁壶、双龙提梁壶、卧虎壶、追月壶、环龙三足壶等。此外,朱可心的云龙壶、彩蝶壶,吴云根的竹货,裴石民的五蝙蟠桃壶、圈顶三足鼎壶,吕尧臣的竹炉茶具与绞泥新品,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壶、线韵壶,李昌鸿的竹简茶具,何道洪的嵌泥秦古壶与“何氏风格”,等等,印象不凡,目不暇接。


美术教授、造型艺术家中,最具创造力的是张守智与韩美林。张守智教授设计有曲壶、舟壶、生命壶、瑁坊壶、香炉提梁、古带方提梁、柿圆提梁、珍竹提梁、汉方提梁、彩灯提梁、双线提梁等等。韩美林则有联璧壶、榴花壶、雨露天星提梁、大干壶、吉祥壶、以一当十壶等等。此外高庄教授的提壁茶具,画家亚明的亚明方壶、高瓜壶、开创了新时代艺术家与紫砂艺人合作的先河。当代紫砂茗壶的造型设计可谓百花齐放,而且紫砂名家的制作水平远远超越明清两代。


紫砂壶因时而生


张守智、周桂珍合作 汉方提梁壶


紫砂壶因时而生


潘持平(谭泉海刻)·亚明方壶


不同时代、甚至是同一时代的紫砂名家,都有着各自不同、属于自己的技艺风格、制器擅长、用泥习惯和器物特征。因此熟悉历代紫砂名家的技艺风格,掌握其造型的细微特征,也可以用来分辨真伪。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