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作者:宜兴紫砂頭条号 更新时间:2022-07-21 20:57 阅读:571

江蘇省宜興紫砂壺具有近六百年歷史,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文人的喜愛,特別是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紫砂是傳統的陶瓷藝術,也是造型藝術、原料藝術、火的藝術,心手相一造出來的紫砂壺,其原料、造型、工藝等融入諸多創作元素,是手作之美。紫砂壺所呈現出來的獨特魅力,世界上沒有兩把完全相同的紫砂壺,説的是採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藝製作出來的紫砂藝術品。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造型要美 工藝要精


  高端的紫砂壺是工藝美術品,是藝術收藏品,講究“真、善、美”,所謂“真”就是原料真,作者真,用真實的手法與態度創作;所謂“善”就是講究紫砂的人文精神,是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作者人格魅力在作品上的集中反映;所謂“美”就是作品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要求,造型要美,工藝要精,既方便日用,又美觀大方,有純靜脱俗的造型,有紫砂特有的凝脂肌理。


  在我的眼中,紫砂壺要做到“真、善、美”並不容易,有的人一輩子從事紫砂藝術工作,但沒有一件能值得讓人收藏,原因就是作者本人的文化修養和個人品性達不到較高的水準。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三十年來從事紫砂成型工作的一些觀點。


  關於“真”,歸根到底是作者對紫砂藝術的態度要真誠。紫砂原料是宜興市特有的陶瓷資源,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開始了紫砂陶瓷的製作,紫砂的真,首先表現在原料的真實上,宜興紫砂最早的歷史記載,始見於北宋,北宋詩人梅堯臣《宛陵集》中有一首詩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説的就是宜興紫砂,蘇軾曾經在宜興留下了紫砂東坡提樑壺,宜興紫砂之所以獨一無二,也就是紫砂這一個“砂”字。陶瓷原料中,在物理性能上,紫砂原料有三個形態,即:球形、次球形、稜角形,傳統的紫砂原料基本上是球形,現代由機械粉碎的紫砂原料基本上是稜形,球形狀的紫砂粒子身上佈滿了微小的氣孔,加上砂粒與砂粒之間也有氣孔,組成了雙氣孔結構,才有了紫砂壺的呼吸功能,於是,紫砂壺就有了生命,所謂“紫砂壺透氣不滲水”,就是這個原理;由於紫砂表面及裏面不上釉,紫砂壺表面自然樸素而又古拙,加上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紫砂原料,應該是出自宜興丁蜀鎮黃龍山負三百米以下的礦料為最正宗,由於是雙氣孔結構,使得泡茶不容易走味,不容易變質,能充分釋放茶葉本身的有機含量。


  其次,是作者“真”,紫砂壺的作者,也就是紫砂壺的成型藝術家,由於近年來對紫砂壺的暴炒,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假冒赝品和仿品,作偽的紫砂壺遍地都是,愛好者一不小心,就買到了假的名人名作,這裏,我強調紫砂作者的真實性,只有作者的真跡真品才有收藏價值。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關於“善”,紫砂壺的創作凝聚了作者的人文思想,有什麼樣的藝術理念,有什麼樣的創作態度,有什麼樣的文化修養,直接反映到紫砂壺創作的人文價值上,蘇東坡説:“松風竹爐,提壺相呼。”説出了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紫砂壺的作者多是心靈手巧的工匠,能成為高工大師的不多,當然,能成為紫砂藝術家的就更少,常言道,心手相一,才能創作出好的紫砂壺。顧景舟説:欲善其工,必先利於器。也就是説,從事紫砂壺創作,需要有深刻的藝術創造力,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勇氣與耐力。我早就説過,現在的“科技職稱”評定與個人藝術實踐沒有什麼大的關係,“考試”的分數規定職稱的評定的層級,“職稱”被異化為金錢的砝碼,壺的價格與職稱聯繫已經密不可分,其實,這都是悖離了紫砂作為藝術的創作初衷。


  “善”,應該表現在藝術創作的態度上,紫砂藝術,如果都以賺錢為目的的話,其只能迎合市場的需求與規則,必將離藝術實踐和創作越來越遠。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關於“美”,紫砂壺的美,第一表現在紫砂表面的機理美,紫砂不掛釉,素面素心,表裏如一,紫砂能表現生動的題材,樸素的禪意,從壺的表面就能感受到它骨子裏的美,一件沁人心脾的紫砂壺作品凝聚了作者的心力與智慧,表達的不僅僅是壺作為茶器,更多的是一種作者賦予壺的靈氣與內斂的神態,再就是紫砂壺的造型美,沒有人能統計出紫砂壺有多少種造型,但是,五百年紫砂歷史流傳下來的經典造型不會超過一百個,近年來宜興評選出了十大傳統經典壺型,説明人們自古以來對紫砂壺造型審美的一致性。


  現在,我們面臨紫砂壺的傳承與創新,市場上,紫砂壺同質化非常嚴重,雖然我們面臨最繁榮的紫砂壺發展時期,但創新能力不足是顯而易見的,説到底,紫砂壺就是造型藝術,造型決定了紫砂藝術的生命,好的有創意的紫砂壺是人們追捧的物件,但是,如今許多人在缺乏藝術修養情況下的所謂創新作品,也許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天,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再一個就是工藝美,紫砂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如果説,紫砂壺有生命的話,那麼工藝就是紫砂的靈魂,紫砂工藝是千日之功,需要作者長期在紫砂成型工作上摸索。紫砂大師顧景舟説:對一個紫砂壺成型工作者來説,十年,三十年坐在泥登上也許是寂寞的,既要做到一天做十把壺的速度,也要有十天做一把壺的耐心,大師總在泥登上誕生,不可能在吹噓中出來,紫砂工藝就好像是人的精神氣質,要做出獨一無二的紫砂藝術佳作,精湛的工藝,大美的造型,秀美的紫砂表面自然肌理,三個要素是組成紫砂美的基本要素。


  只有達到紫砂藝術的“真,善,美”,紫砂壺才有收藏與投資價值。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收藏紫砂警惕炒作


  由於紫砂壺既是日用泡茶器,又是藝術收藏品,近年來又成為投資品,一種金融衍生產品,紫砂信託,紫砂壺作為藝術品份額上市像股票一樣交易已經在內地悄悄興起,為紫砂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説到紫砂壺的收藏投資,自從二〇一〇年開始,當紫砂壺創造了三千萬以上一把紫砂壺的天價以來,紫砂壺的價位一直在高位震盪,投資者越來越多,但許多人是盲目跟風,投資紫砂要對紫砂行業和紫砂工藝做深入的研究,在我看來,紫砂壺的投資分四個層次:一九四九年以前的老壺製作,“文革”前出道的藝人,“文革”後出來的高工大師,當代民間實力派作者。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下面分別説説這四個層次的投資建議。


  明清時期的老壺,拍賣市場上很多都是?品,一般完整的器型比較少,由於這種老壺很難鑑定,價位一直處於低位,如果你眼光特別好,可以收藏,如果不是很吃得準,還是不買為好。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的紫砂壺,包括顧景舟、朱可心等多位老人,他們的技術水準相當高,顧景舟的紫砂壺現在市場上可謂一枝獨秀,與他同時代的老人其實與他有一樣的創作經歷和藝術實踐,但其他人的代表作絕對還是價格窪地,收藏時只有要注意是真跡就可行。如在市場上發現,可以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如今顧景舟的紫砂茶壺創造了天價,現在他的精品紫砂壺最少都要五百萬元人民幣以上了,不是一般收藏者能買的。可是他的壺,在紫砂藝術品的流通管道上確實是硬通貨,買賣能力最強。


  “文革”後出名的一些紫砂工藝師,一般都是顧景舟這一代人的徒弟,他們都是出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文化層次不是很高,造出來的東西都比較傳統,他們的東西從八十年代初就受到港台收藏家的注意,並給他們的作品刻意包裝,所以價格炒作得很高,由於他們年事已高,市場上大部分是從台灣迴流到大陸的東西,我們不要懷疑他們的工藝水準,但是存在的泡沫很大,在購藏的時候,要注意是不是他們的精品代表作,特別是要弄清楚是不是“槍手”代工的產品,同時,要考慮到他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紫砂不景氣的時候也做了許多普通的日用商品壺,這些壺少有藝術追求,價位是有很大區別的。


  再就是他們的後代,大約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的,由於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依靠父母挖到了紫砂的第一桶金,這些人步入紫砂行業也二十多年了,在他們中也確實有幾個嶄露頭角的人,但是,我要説,藝術細胞沒有遺傳,不要迷信他們的出身,藝術素養也沒法克隆,在收藏他們作品的時候,要注意他們的藝術潛質,真正的紫砂藝術品是創作出來的,而不是製作出來的,更不是重複父輩的東西就是藝術品。這一代人的紫砂壺價位,從目前來説,炒得有點離譜,在我看來,收藏意義並不是很大。


  近來,在宜興出現了一批沒有職稱,沒有頭銜,但活躍在專業紫砂拍賣市場上的一批實力派作者的作品,這批作者年齡都在四十歲左右,從事紫砂行業二十年以上,其中有許多人被幾家紫砂專業投資公司給“包養”了,這些公司在前幾年就刻意培養和宣傳炒作,以買斷的形式,現在已經成為在北京、上海等地拍賣市場上的搶手貨,在一般市場或作者本人手上很難買到他們的作品。這樣的東西,我覺得價位有一定的水分,需要收藏家結合自己的收藏系列進行篩選。


香港《大公报》:紫砂壺藝術講究真善美



  紫砂壺的收藏投資從二〇一〇年進入了一個峰值區,二〇一三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市場和價格萎縮,可能是受到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從二〇一五年春季拍賣市場來分析,紫砂收藏市場在擴大,收藏群體在發展,收藏行為在逐步理性,這是紫砂壺收藏步入良性迴圈的一個好的開端,也是紫砂藝術進一步繁榮的基礎。


  收藏家不要被炒作所左右,要用心作好投資的準備,收藏紫砂壺,不是收藏壺底的名字,不是收藏製壺人的職稱。投資紫砂是有風險的,只有買到真正的紫砂藝術品才會有保值增值的潛力,但這需要考驗我們的藝術眼光和投資策略。


以上文字发表在2016年2月24日香港《大公报》。


作者微信号:yxtc888666,新浪微博:@张明强-紫砂壶收藏顾问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