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悠悠紫砂史,其实也是文明进化演变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风格的紫砂壶;当然,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烧制方法。
我们如今会把紫砂壶的烧制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传统方法主要为窑烧,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倒隧道窑的演变。现代方法主要为瓦斯窑和电窑两种。
古代主要依靠龙窑来烧制紫砂壶。其中龙窑使用时间非常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宽一米左右长十余米的龙窑)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龙窑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俗称掇罐)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它名师一种依山坡用砖砌筑成斜坡式弯状隧道
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龙窑坡或土堆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约与地平线构成10~20°角。窑头角度较大,约20°,中部约15°,后部约11°。
窑头有预热室,窑尾通常不设烟囱或设置很矮小的烟囱,因龙窑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窑长约20~80米,陶窑可达100米,宽约1.5~2.5米,高约1.6~2米。
横断面积以窑头小,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直径约0.15米的投柴孔,窑身两侧有两个窑门。全窑结构简单,建筑费用较低,不需尺寸严格的拱砖。
龙窑作业时,在窑室内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烧成温度高达1300℃,并可控制还原焰。
在隧道的两侧,每距1.3米开着投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烧制紫砂壶时,须先将陶坯装入匣体(耐火陶土制成),一窑可装匣钵2880只,每个匣钵内可装9把茶壶,每窑一次可烧制紫砂壶约26000件。
烧窑材料主要用松枝、硬柴,烧成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生产周期约为4天。烧窑一般是多少窑户合烧,大窑户烧几股,小窑户几家拼烧一股,凑满意窑数后合租共烧。
紫砂泥中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根据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铁三元相理论,如果制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物相在1400℃以下不产生液相图,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成份,因此实际烧成温度低为1150~1180℃,在此温度下,泥料中各矿物相的扩散速度不大,赤铁矿不作为一种相存在,使制品成红色(低温)、紫红色(高温)。如以还原气氛烧成,则仅应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系相图进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产生液相。三氧化二铁大量还原氧化铁色泥由紫红变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烧结还原过程中沉积的碳素和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而发生鼓泡、积炭,造成废品。
相较于如今温控更准,烧制量更大,效果更高,成品率更高的烧壶方法,显然老一代的烧壶方法技术含量要更高一些,价值上也更珍贵一些。所以你要有一把90年代烧制的紫砂壶,那价值可就高了呀!
微信号:137713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