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之道,并非深不可测。历代名家非常注重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入,方能领略前人用心处之妙,出,则自己能运用得通透与恰到好处,著名宜兴籍画家、理论家吴冠中先生说:“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癸访鼓壶
当代紫砂艺术一个劲地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技术上,把艺术的追求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唯地强调手工艺,排斥现代工艺上的进步,这是不可取的,紫砂壶首先是个泡茶器具,然后才是工艺陈设品,最后只有极少数人的创意作品才有可能是艺术品。
当我看到一些人明明花个几百几千元买个实用器时,还在强调成型方式,我就好笑,同样一把原料造型的手工壶与机械壶泡茶应该没有任何区别,只有到了一定的收藏境界,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性投资,我们才需要考虑成型工艺的因素,可惜的是,当下所有的从业者都在有意无意地向品茶之人灌输成型工艺的重要性,而忽略艺术创作的文化与审美的需求,导致了人人都来追求不切实际的手工艺。
要知道,手工艺品是需要时间与精力来满足创作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有文化学识来支撑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从当下的市场上去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除了中央美院几位教授设计的多款造型的东西留给我们深刻的记忆之外,似乎还找不见能被广泛认可的经典。入的人有很多,出的人都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