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选购紫砂壶有很多方法和手段,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说出一二,但是选购紫砂却离不开三条规律。
选购紫砂究竟离不开哪三条规律呢?
第一:好泥不细。一块好玉,不会把它切成碎玉来卖。同样,上乘的紫砂矿,不会把它做成粉料。且不说矿石粉碎要花钱,如果紫砂的质感降低了,泥性变差了,壶也会卖不起价。壶家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有钱不会赚的事。所以“好泥不细”。
当然,用洗泥法练泥的细料和粉碎中产生的细料,可就顾不上了。反正料太细宜茶性降低,而且少了点紫砂味,不要也罢。
第二:好工不差。中国的四大名绣,没有哪家把花绣在麻袋上,所以稍贵一点的壶都不会用太差的泥。泥的成本在壶价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工”比“泥”值钱多了。不会有壶家在烂泥上下苦功夫,这样的壶家早已经饿死了;也不会有壶家在好泥上用烂工,这样的壶家已经被老板打死了。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工艺师”的堆里扎,只是想贴个“工好”的标签。烂泥烂工只能忽悠菜鸟,要忽悠“行家”还是要一点成本的。
所以壶家不会用“泥”来拖累“工”。除非“烧”坏了——壶烧坏了,或者脑子烧坏了。所以,重“工”的壶友比重“泥”的壶友少交了好多学费。
第三:好料不加。首先说明这条规律不适用为特定艺术目的和原矿料互配的加料行为。一种泥料,加料比不加料卖的价钱要高,而且加料的钱要不找回来,壶家一定会被老婆骂得狗血淋头。所以好料不能加差料,差料更不会加好料。加料会让紫砂“看起来更好”,除了特定的艺术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假的象真的,次的象好的。
料加得越多就离“紫砂”越远。对壶友来说,“加料”所得到的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失去的却是紫砂最可宝贵的天然属性和人文基础。
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岂只是紫砂新手的难题,对购壶多年的老手,同样也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紫砂壶既是着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 工艺性和鉴赏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这三个重点加以考量。
紫砂壶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1、紫砂茶壶容量大小需合己用。
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纳一杯之量。同样的,有的人交游广泛,天天高朋满座,一周泡掉三斤茶,此时如果选用朱泥小壶来泡,那光是来回 地倾茶注水便够他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了。反之,若三两好友促膝品茗,偏偏选用容水近升的大汉方壶,那岂不强迫人人非要牛饮一番不可,果真如此,那保证不出 三个月,你的朋友会三个变两个,两个变孤支,到头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份了!
2、紫砂茶壶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
国人爱喝的鸟龙茶系,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状态,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这就有碍 健康了。
3、紫砂茶壶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
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功学,便是壶壁过厚(用土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 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否则不但累了自己,更容易发生 失手破壶的惨剧,不可不慎。况且,勉力为之,不免手上青筋暴露,脸上龇牙咧嘴,让客人未尝其甘,先见其苦,果真有够失礼。
4、紫砂茶壶出水要顺畅,断水要果快。
此点是大部分茶壶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俐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宜兴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紫砂茶具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有很多壶友总是买壶之后才发现被骗,还是那句话,多看少买,做好一些基础课之后再下手。做到下面五个须知
一、不要迷信印章
自古以来,印章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面对一把紫砂壶,谁做的,似乎成了必问和必答题。紫砂壶不仅在底,盖,把上钤印,还有边款,内封和跋印等细节安排。过去,在自己的作品上钤印等于是在做品质保证,可是仿品,代工泛滥的今天已经由,这把壶谁的印章演变成这把壶“敲”的谁的章,一个“敲”字生动而内涵丰富,不仅敲在紫砂作者的良心上更敲在了万千热爱紫砂追捧紫砂壶迷的心坎上!
二、不要被“色诱”
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纯正宜兴紫砂壶在没有泡养的情况下颜色绝不会太艳,应是暗淡中略显温润。一些聪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浆工艺,轻轻松松一天数百上千个身筒再拼接上流水线方式制成的壶盖,壶把,壶流,喷匀艳丽夺目的化工泥浆烧制而成,这样的“疑似宜兴紫砂壶”光彩照人,大多销往汽车火车客运站,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低端旅馆茶楼商场,敬请注意。
三、不要迷信所谓的“艺术性”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紫砂界最高荣誉称号的全称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所以对那些“中看不中用哗众取宠”的奇形怪状壶,勇敢的大声说“NO”。
四、紫砂界没有“世界级大师”也没有“诺贝尔奖”
某些制壶艺人,拿出来动辄“世界华人杰出陶艺家”,“中国紫砂壶文化XX大使”或者全球知名大师等等吓死人的头衔。这些除了缴费外,都找不到评定机构的名头,只有那张纸是真的别的都是子虚乌有。无非就是自抬身价,骗取利益。获奖证书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尽管某人的某个壶款确实在某次展会某次评比中获了奖拿了名次,但其含金量有多高权威与否有无猫腻,摆在你面前的还是不是获奖原件,答案只有一个字----愿者上钩。
五、作品数量是保证收藏质量的根本
收藏紫砂壶,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宝贝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10把产量,夏冬还各有一个月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阿弥陀佛,更不要说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