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紫砂艺人?
土生土长在黄龙山脚下,还是祖祖辈辈以制壶为生,或者一生做壶乐此不疲,或......在大多数人眼里,紫砂艺人无非拥有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和抟泥制壶的本事,
少年的感恩之行
真正懂的人,知道他们不容易,有些紫砂艺人可能为了一口饭,一杯水,一隅安稳而奉献一生。1992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当时就读于南京农村初中的卢宁刚老师,奋发图强,以南京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宜兴陶校。
陶校管吃,他也心愿成真,为当时贫穷的家里减少一份负担。在大人眼里责任无非家庭事业,在孩子眼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恩。小小年纪的卢宁刚,第一次学会了担当。
陶校四年,寒来暑往,攻于陶艺。著名书画家张志安、紫砂名家蒋新安先生都为其传道授业,严加施教。四年勤学苦练,加之学校的全面培训,他不仅学会了制壶、陶刻、书画,还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时至今日,卢宁刚老师仍然延续着这些习惯,拟草稿,画图纸,写心得,从未落下。
宁静致远
如果说在传统工艺上,卢宁刚老师已经做到“宁静致远,得之中理”的境界。那么,更值得称道的当数他在紫砂刻绘艺术上的“刚柔并济,妙趣横生”。
卢宁刚《大留香》编号:15013
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创作上能够将其所想以形表现在壶艺上,用刻绘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真正做到在一把紫砂壶上体现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思路。
卢宁刚《云水禅心》 编号:36959
境由心生,壶里壶外他都能用思想和文化渲染出宁静遗世的清风,20多年,在方寸之间写写画画,始终坚守的却是一身肉骨凡心。
“技”“艺”两全
卢宁刚老师用两字总结紫砂——技、艺。技为制壶的基本功,艺为壶外所见所学所思。一把壶,不仅要看手上功夫,更要具备思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在最新出版的作品集《壶里壶外》中,他自己写序言,自己设计策划,做了许多与紫砂壶制作没有直接联系的事。
卢宁刚《玉璧》编号:2575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将韩非子的《进学解》写进了无锡美术书法大赛,写进了自己的人生。用卢宁刚老师的一句话说,不知道是他造就了壶,还是壶成就了他。一路走来,作品不断被广大壶友喜爱,自己也越来越离不开做壶。
听到这,我们会感到他们的孤独,但在卢老师心底,壶即是友、即是亲,人生何谈孤独。闲暇时,与丹青为伴,忙碌时与泥土为友,如此清欢一场,好过了喧嚣和聚集,这是他的至高境界。
卢宁刚《金钟》 编号:35315
想要山便用刀刻青山,想要水便用笔描流水,想要人间四月,芳菲落霞,他皆可信手拈来,如此意境,是几十春秋风和霜的累积。不过他在创作上潇洒不羁的动力,也许源于92年的温饱生存,也许发自心底的感恩和责任,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