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末釉将军罐醒茶罐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茶叶末釉,我国的一种传统釉色。熟悉它的人或许觉得其古雅肃穆,而不熟悉的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如此神秘的茶叶末釉,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茶叶末釉釉面
茶叶末釉并非“新生”釉色
第一次听到“茶叶末釉”,或许很多人的反应和我是一样的:茶叶末釉?是不是茶叶末做的瓷釉,怎么以前没有听说过?是不是现代新研制的釉色?
其实不然,这种非常具有鲜明特色的釉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产生了。它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
唐·耀州窑茶叶末釉执壶
但是神奇的是,茶叶末釉的形成据说是因为烧制黑釉瓷器没有成功,烧坏了偶然得到,非黑釉中颜色深的叫酱釉,比酱釉浅一点偏黄色的叫茶釉,可见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故往往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宋·茶叶末釉带柄壶
唐朝烧制瓷器并没有专门官窑作坊,都是在民窑中订烧。那时候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瓷种,一直到清代雍正以后才形成一个专门的瓷器种类——茶叶末釉,这已经不是偶然得到的釉色,而是有专门的配方。
清·茶叶末釉罐
清代寂园叟《陶雅》中的这段文辞 “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豔(艳)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由此可见茶叶末釉,美的恰如其分。
清植本堂款茶叶末釉高足盘
到了明清之际,茶叶末釉不但没有消寂,反而由于颜色古朴清丽,极为雅致,一跃成为统治阶级所钟爱之釉色,雍正、乾隆两朝最为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仅供皇室珍赏。
清乾隆款茶叶末荸荠瓶
茶叶末釉,从没有统一的色相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好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因此被称为茶叶末釉。
鳝鱼黄釉钵
但其实茶叶末釉,比起单纯的绿和黄,还有更为丰富的层次变化和釉色纹路。
《陶雅》中说“瓷以黄黑相间者,谓之茶叶末。其黑色较浓,而又有黄色碎点于底足内外围绕一遭。瓷致活泼者,则谓之鳝鱼发。以成化仿宋者为上。绿多而无碎点者,厥为蟹甲青。有垂沫星若水眼,或如栈眼者,命曰新桔。其绿色亦较浓也。”
清仿明成化款茶叶末釉墨床
茶叶末釉壶
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
并且在雍正时期的《南窑笔记》中将茶叶末釉称为"厂官釉",个人认为有点像茶壶中经过焖泡的茶叶,带有别样的美感。
清鳝鱼黄釉瓶
到了乾隆时期,则茶末兼有,其中釉色偏绿者居多,也被叫做“蟹甲青”,好似金秋九月青蟹的外壳一样,又如新茶般鲜嫩舒展,十分具有自然气息。
不仅如此,有的瓷器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类似蛇皮幽深一般的颜色又被称作“蛇皮绿”;有着鳖类动物外壳颜色的又被叫做“鳖裙绿”;仿佛山中古刹中老僧外衣一般的着色又有着“老僧衣”之称等等……各种颜色的趣味,属实值得细细品鉴。
乾隆款茶叶末釉牺耳尊
古铜彩双耳炉
千年前的色,洇染了千年后的国
茶叶末釉,一种偶然间出现的奇妙色彩。古人贴切的用茶叶末来形容其颜色,或黄或绿,或青或橘,都在于人的主观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既定的规则,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融洽。
茶叶末釉平口壶承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茶叶末釉水洗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这种又轻又重的颜色,沾染了黑釉的肃穆、青釉的灵动、黄釉的朴实、绿釉的勃发。大器物古穆沉雄,小器物细纤文秀,釉色之美与线条之润相融合,更显滋润、鲜明、活泼,如万点金星隐于釉中。这些都是后世望其项背的古人智慧。
茶叶末釉被艺术追求独具慧眼的统治者一见钟情,从此开启了娉婷袅娜的芳华时代。
清乾隆款茶叶末釉胆瓶
典雅隽秀的瓷器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观其神韵,让人有“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美学通感。其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美结合的真谛。
清雍正款鳝鱼黄釉双兽耳海棠式扁瓶
一袭茶叶末釉,自千年前来,伴着自然的清风和匠人的热忱,于涓涓历史洪流中,幻化成了诗,洇染了千年后的国。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沈阳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