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挤压形成自然纹路(如类似云纹、水波纹、旋纹、编织纹等)的陶瓷装饰技法。
瓷器中的绞胎技法最早始于唐宋,紫砂陶中的绞泥出现,约在明清时期。紫砂壶绞泥工艺的出现则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是由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验成功的。可以说,绞泥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紫砂的色彩世界。
绞泥,即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条依照制作者的设计要求叠放镶嵌,再切成多色泥片,进行紫砂壶的制作。烧成后的绞泥紫砂壶,色调对比鲜明,其特有的纹理线条明括简练,毫无冗杂之感,恰与中国水墨画中的写意风格异曲同工,清楚柔美而不外分张扬,文雅气质十足。诸种泥料的巧妙调配,使得其纹理天然,如霞光流云,缤纷灿烂。似虚却实,无雕琢之痕,浑然一体,有一种自然之美。
紫砂绞泥魅力迷人,使紫砂的装饰技法迈向更广阔的领域,但这迷人的魅力,却不是轻易便可获得的,它同时也展示了绞泥装饰的高难度。
不同颜色的泥料质地各异,收缩率不同,使火烧成型速度不同,极易烧坏,报废率很高,如爆裂、起泡等。绞泥色彩越丰富,成壶的难度越大,将五色砂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非易事。绞在一起的不同色泥,首先烧结温度必须要接近,如果温差过大,温度高的烧不出色泽,达不到预期效果,温度低的可能出现气泡,产生次品。其次,泥料的收缩性要一致,如果色泥的收缩性不一致,绞泥面可能会凹凸不平,甚至开裂。此外,不同色泥搅在一起时,要线条流畅,不能模糊不清,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凭经验、功力中和不同色泥的吃火度,这只是绞泥艺术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绞泥的艺术构思,如何用泥丰富而流动的色彩,展现写虚、写意的艺术之境,更是绞泥艺术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