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派代表、设专馆参加了1876年在美国举行的费城赛奇公会。尔后,两江总督端方考察了博览会,认为它可“开风气而劝工商”,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江苏巡抚联名奏请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之所以以“南洋”命名,因为自道光三年(1823)起,设在南京的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已成定例。后清廷准奏令继任的两江总督张人骏为劝业会会长,命各省筹划本省参展展品。
南洋劝业会全景明信片
宣统二年(1910) 6月5日,南洋劝业会隆重开幕。会场占地700余亩。全国22个行省均设有陈列馆,东道主两江馆最大,另有海外华侨参展的暨南馆以及陈列美、英、德、日等国商品的参考馆,但外国只参展不评奖。大会由著名学者李瑞清为首的南洋劝业研究会组织700余名专家,对国内参展的440类、10万余件展品逐一鉴定、评奖, 评出奏奖(一等奖)66个,超奖(二等奖)214个以及优奖(三等奖)、金奖(四等奖)、银奖(五等奖)等,计有3345件展品获奖。劝业会历时6个月,于1910年11月闭幕。期间共有30余万人观摩,商品成交额数千万银元。美、日等国的考察团对劝业会给予肯定和赞扬。
博览会是近代化的一个集中标志和里程碑,它将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多方面发生或正在酝酿的深刻变化显性化了。劝工、劝业是南洋劝业会举办的第一要义。为此,在1910年之前的一两年,不少展品就在全国各地的物产会、劝业会等赛会展出,北到奉、直,南到粤、赣,东到闽、浙,西到滇、蜀。到南洋劝业会上,百万展品被分为24部、440类,分别展出在主题馆、地区馆、企业馆等几十个展馆中,最终还评选出5000余件获奖展品。可以说,南洋劝业会的展馆、展示和评奖分类体系都与近代世博会接轨,获奖展品如启新的水泥、大冶的铁器、上海的棉丝都切实体现了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考察南洋劝业会的日本工商界人士评论:“清国工业现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由手工业、家庭工业逐渐向工厂机械工业发展”。
农工商部颁发劝业会金奖凭证
报界积极报道并称劝业会是“全国之大钟表也,商人之大实业学校也,产品之大市场也,输运本国货以向外国之轮船铁路也”。盛赞“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当然《申报》也批评“本国展品,绝少发明仿造之品,多美术而少日用”。但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能举办这样“开风气而劝工商”的大型博览活动,其积极作用是应该予以肯定并载入史册的。
南洋劝业会牌楼
宜兴紫砂在明清已负盛名,并于清康熙年间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因此在南洋劝业会上,宜兴送展紫砂并从众多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奖是顺理成章的。其中宜兴阳羡陶器公司的紫砂陶获一等奖——奏奖,宜兴物产会送展的海竹顶、宝鼎、大柿壶等10件紫砂器获金奖(四等奖),另有艺人鲍明亮制作的高1.6米的均釉大瓶获优奖(三等奖)。遗憾的是我们不清楚获奖紫砂壶作者的名字,但阳羡陶器公司曾聘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江案卿等名匠为技师,制作高档紫砂壶,获奖作品理应出于他们之手。
范大生 大柿子壶
范大生1910年“南洋劝业会”纪念奖章
宜兴阳羡陶器公司成立于宣统元年(1909),创办人为蜀山大窑户潘宝仁,邵云如任公司经理。笔者在邵氏后人邵泽平家中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当年邵云如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入场券,其职务一栏填写的正是“陶器公司经理”。宜兴物产会则是为南洋劝业会征集展品临时成立的,由宜荆商会郁恂于负责筹备宜兴参展事宜。
邵云如出席劝业会入场券
宜兴紫砂久负盛名,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奖可谓实至名归,但这也与劝业会组织者中的官员文人喜爱紫砂有关。如最早奏请办展的两江总督端方就酷爱紫砂壶,“尝定制茗壶,投赠知交”。他还定制砂壶,敬献皇上,虽然南洋劝业会开幕时他已于南洋大臣位上离任,但其爱好当会影响其他人。此外,宜兴名士童斐、储南强、潘稚亮、周文伯等都爱紫砂,他们也会大力推荐。
由于时隔百年,这段历史几乎被人遗忘,某些著作中的记述出现错讹。如把阳羡陶器公司送展的紫砂陶获“奏奖”误写成“秦奖”(《丁蜀镇志》《紫砂壶全书》等)。对南洋劝业会的获奖的级别,有的书比照世博会把它归于“国际级”。我以为南洋劝业会虽有外国参展但不参加评奖,因而此奖项充其量只能是国家级。当然,此后宜兴紫砂先后在1915年巴拿马赛会、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1930年比利时国际博览会、1932年芝加哥世界工艺博览会、1936年伦敦国际艺术博览会获奖,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奖项。解放后,我国一度中断了世博会参展,直到1984年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宜兴紫砂“百寿瓶”“竹简茶具”双双获得金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经历改革开放和不断继承创新的宜兴紫砂华丽亮相,再次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