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进丁山,逛一逛蜀山街上的工具店,顺便带大家看看紫砂厂的正宗电窑。
这窑倒也不算大,四十多平的房间里,两个窑炉、四部窑车几乎就是全部了。
两个窑炉轮流烧,三条轨道配合平移的托盘调度四部窑车的进出。每日一窑,下午五点点火,隔日下午两点便可出窑了。比起家里的袖珍窑,这里功率大,升温快,烧制时间短,比较方便。
费用低廉是另一个优势,一把中品茶壶一般五元就够了,大壶不过七八元的样子。(家里六月份的电费一千二,正常人家一般四五百)
唯一一点不足,开窑温度比较高。在家里烧要自然冷却到50度以下才会开窑取壶。这里一般一百多度就开窑了。天冷的时候偶尔有茶壶因受不住温度急剧变化而开裂的情况(烧坏是不赔的)。所以我们一般只在这里烧比较稳定的泥料。
窑内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顶层外围温度最高,底层中间温度最低。平时烧制的温度范围在2号到2号半,周末烧一窑高温,可到3号。
装窑既要满足各把壶对温度的苛刻要求,又要尽量合理的利用空间,对此窑工潘师傅有着丰富的经验。
潘师傅还有一项过目不忘的惊人本事。我自己摆壶的位置,隔天都不一定记得清楚,潘师傅却了如指掌。每天上百号人来来往往,上千把壶进进出出,从没听过丢壶,错拿的事儿。
烧窑是个辛苦活儿,特别是夏天,下午开窑的时候,屋内的热气灼人。今天气温35度,我进去拍了几张照片,衣服就湿了一半。这位窑工师傅早已汗流浃背了。
出了紫砂一厂的大门,斜对面便是四五间连在一起的工具店。竹、木、铜、铁、塑料、橡胶各种材质不一而足。紫砂壶制作工序的繁杂、技法的丰富,从这眼花缭乱的工具中可见一斑。
工具磨损起来很快,一把锉刀用到光滑也不用一年;竹、木的为了保持趁手的状态经常需要打磨,消耗更是惊人。老丈人有三把用了十几年“骨骼清奇”却特别顺手的竹制工具是旁人碰不得的,做徒弟的只能照着样子仿一个。
工具店老板不做壶,却对制壶的工序了如指掌。看到陌生的工具,虚心请教一声,往往能学到一招半式。虽不都能立马派上用场,但开了眼界、多一分积累也是极好的。
遇到老师傅,老板也会主动攀谈几句,交流一下工具的使用心得,也细心听取“用户的反馈”。这样的交流默默地催生着更加新颖好用的工具和更加精美实用的紫砂壶。
做工具也是个辛苦活儿,匠人的双手往往伤痕累累,打磨的粉尘更对呼吸道危害严重。
一把精美的紫砂壶背后,除了做壶人的精湛技艺,也凝聚了窑工师傅和工具匠人们的汗水。请别忘了这些幕后英雄们。
更多紫砂知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