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人和有追求的壶友一起聊聊紫砂~~
有一个关于紫砂壶的疑问,在行内人看来根本无需讨论,却困扰了诸多玩壶的准新手。甚至被假模假样的壶大师无限抬高,生生造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评判标准。
如果紫砂壶的全、半手工之争,也曾迷了你的眼。那么只消这3句话,便可解开你心头疑惑。
1.以绝大多数紫砂壶做工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全半手工。
是的,你没有听错。根本轮不到。
现如今多少耿直的壶友捧着基本功完全不到位的壶,骄傲地跟人说,你知道吗,我这壶,是全手的哦。
是,我知道,你这壶是妥妥的全手的。它那忧郁的内壁章、唏嘘的接头,都在你耳边悄声细语:我是全手工的哦~
可是,那又如何?你那含糊不清的细节处理、淅淅沥沥的出水、呆头呆脑的壶嘴壶把、与‘挺括’二字毫不沾边的瘪身筒,都深深地出卖了你……
说实话,你有这全手工拍身筒的工夫,你何不多光几遍明甄、壶把装得合衬一些、好好搭配一下架构……这些都是对壶、对你自己功力大有裨益的事情。如此舍本而逐末,我不禁要问一句,值吗?
2.好壶基本都是全手的,然而,全手工的,并不就是好壶。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天冷了你要穿羽绒服,但你穿上羽绒服,并不会让天气变冷。
为什么高手一般只做全手工的?因为,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就是因为不满足于一辈子做一模一样的东西,不满足于复刻曾经的自己。每一把壶做起来,都在琢磨架构、推敲比例,牵则一发,动之全身。壶嘴做短一点、低一点亦或是纤瘦一点,则要壶钮壶身壶盖壶把一齐变动来适配之。因为永远有微调、永远有变动、永远有精进,所以,不能框死在一个架构里,这就是半手工力所不逮的短板,也就是高手们必须要做全手工的原因。(忽的价格也高啊)
不懂行的人放眼看来,天下子冶一个样。而懂壶的人眼里,一千把石瓢有一千个灵韵。这把是章子怡,那把是林青霞,另一把是紫霞仙子朱茵。美则美矣,细分也是各有所爱。
而如果你做的壶只有罗玉凤的水准,也别想着变动来变动去了。在基本功缺失的情况下,怎么变动,也是个丑了。“精进”这两个字不是你该考虑的东西,先“合格”比较重要。
如果你有幸和优秀的做壶匠人、内行的壶友一起喝茶,只管听师傅说就行了,不必多言。常有一知半解的壶友按捺不住性子,捧起茶台上的壶便要发问几句:“这壶是全手工的不?作者啥职称啊?泥料多少目?陈腐多少年?”问完内心窃喜一番:我这几个专有名词说出来,必定震慑住了这位兄弟,让他以为我是行家里手,哈哈哈,这番发言真是棒极了,真想给自己鼓鼓掌哈哈哈……不行,克制一下,不能喜形于色。嗯。
一番心理活动之后偷偷看一眼对面的大兄弟。咦,他怎么不说话?咦,他怎么用关怀的眼神望着我?咦,他的嘴角怎么有一丝迷之微笑?为什么?fuck,这都是为什么?想不通啊,难道我牙上有菜叶,嘴边有饭粒???
其实正是这几个问题暴露了你的外行。
内行人怎么看壶,老远一看,哟,这壶骨架挺开阔的,不错。捧在手里看看细工,纯熟精练,不错。再拿远了仔细瞧瞧泥料水色,挺优秀的,不错。
仅此,而已。
3.半手工紫砂壶最大的缺点,就是名字取得不好。
一听全手工,哇全手工哎,‘全’就是纯粹,就是厉害,就是百分之一百。一听就是满满的工匠精神,纯纯的古典情怀。帅气,牛叉,无与伦比!
咦,半手工啊,听起来怪怪的,总像缺了点什么似的。肯定偷工减料了吧,一听就不行。不要了~
其实,真要严格说全手工,没有哪把壶是全手工的。光靠手哪能做得出壶呢?做壶用的工具多了去了。而模具,仅仅是众多工具的一种,不知为何,没头没脑地被冠上了很多污名,背了若干黑锅。我想,模具的内心一定很苦吧。
如果半手工不叫半手工,而叫“精准辅助成型手工壶”。那它的人生路,应该不会这么艰难吧。
不要觉得滑稽,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荒谬。为什么中国人不爱捐造血干细胞?因为咱们给它取了个可怕的名字“捐骨髓”。我去,这名字听起来多瘆得慌,骨髓能捐吗?开玩笑!我不要命了?
就这“捐骨髓”三个字给我们国家的医疗事业扯了多大的后腿,难以想象。非要用钱来衡量损失,单位是亿元。荒谬吧,就这么荒谬。
本来一个挺好的生产模式。做壶师父新琢磨出一个器型,全手工做出来,然后打匏(这个字我不知道对不对)、翻模,就可以批量做快一些(其实快不了多少,精要步骤还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很多时候被全手工情怀的壶友逼得只能降低效率做全手工。甚至心思鸡贼一点的。做“仿手工”(内壁章用软皮章敲,贴假接头,对付外行足够了)。实在也是本末倒置。
我慢慢接触实力派师傅多了起来,几千几万的收藏器好壶不少,自然也都是全手的。
现在这样为半手工的壶正名,于我而言,貌似没任何收益。然而我知道,玩紫砂壶,最广大的群体,其实还是几百上千的实用器的主场。在这个价位区间,就是会有全、半手工的困扰。年轻人出来混,最先、最难也最应该做到的,是理解他人。我不希望一知半解的壶友信了邪,在买壶的时候错误地高估了“全手工”的权重,笃信“全手工神圣牛逼,不可比拟”。反而对工、料、型、势丝毫不讲究。那可就钻进坑里去了,爬都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