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作者:国藏紫砂 更新时间:2022-07-29 18:24 阅读:339

随着不断的传承与发展,紫砂壶逐渐被外国人了解,走出国门的紫砂壶也曾在欧洲贵族中掀起了一场竞相追逐的收藏风……


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色香味皆蕴”的特性被无数人追捧。坊间更是流传着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说法。进入17世纪,随着中国茶叶的不断外销,饮茶之风世界盛行,紫砂壶也随着茶文化传入了各个国家。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爱德华·霍普油画《中餐厅(杂碎)》中出现紫砂壶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爱德华·霍普油画《中餐厅(杂碎)》中出现紫砂壶


“红色瓷器”备受追捧


明朝万历年间,中外贸易繁荣,大量国内货品被装上船,远销海外。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据记载,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船队将中国茶叶装运上船,这是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的开始。至此之后,中国的茶叶开始大规模的运输到欧洲,随船而来的茶叶中还会混着几把质地坚硬、泡茶性能极佳的茶具。没错,这就是紫砂壶。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外销泰国的抛光水平壶


紫砂壶以其良好的实用性、精致独特的造型和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让欧洲人为之倾倒,并赋予它一个充满中国韵味的新名字——“红色瓷器”。


从走出国门的那天开始,这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紫砂宝器,就受到了欧洲王室和贵族的钟爱,并在他们中间掀起了一场收藏风,拥有紫砂壶更成为了一种财富的象征。如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双流壶、德国诸侯奥古斯都的紫砂陶、英国艾勒斯福德伯爵的紫砂壶等。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丹麦国王的太医西蒙内斯·保利在《荷兰代尔夫特陶艺家》一书中对紫砂壶有这样的描述:“从中国买来的泡茶器具,价格可比黄金,都用丝绸包裹,只有好伙伴之间才彼此赠予。大家公认其价格也不低于钻石,或宝石,或本地最高贵的项链。”


明清时期起,紫砂壶就畅销海外


17—18 世纪,即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乾隆年间,是中国茶叶销往欧洲的黄金时期,也是紫砂壶畅销欧洲的时代。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外销的紫砂壶


早期出口欧洲的武夷茶属于绿茶,冲泡武夷茶最好的茶具是紫砂壶或潮汕手拉坯壶。因此,紫砂茶具在此时随着茶叶贸易外销欧洲。有学者指出,紫砂壶是由葡萄牙人最早带到欧洲的,紫砂因此最早在欧洲被称为“Boccarro”,来自葡萄牙语。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外销贴花四方朱泥壶


后来欧洲人根据紫砂的产地中国江苏宜兴,直接称紫砂壶为“Yixing Teapot”(宜兴茶壶),这种称呼在收藏界较为流行,现在国外博物馆一般对紫砂的定义为“Red stoneware”(红色炻器),然后特别标注其产地为“Yixing”(即中国江苏宜兴)。


从对紫砂的外文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就像西方人用“China”来称呼中国一样,17—18 世纪起,紫砂成为了宜兴的代名词。


《明代陶瓷之时代情形》一书中指出:“宜兴输往欧洲的陶瓷数量极为可观,出口到欧洲,深得欧人的爱好。”在当时,紫砂壶畅销英、西,荷,法、德、意等国,称为“西洋生意”。


迎合欧洲人喜好风格出现


紫砂壶在欧洲市场的强烈反响也刺激着宜兴紫砂匠人的信心,他们开始琢磨欧洲人喜好。


当时除了少量由欧洲商人带回国的中国内销紫砂壶外,通过外贸渠道进入欧洲的紫砂壶大部分都是紫砂匠人专门为外销生产、符合欧洲人饮茶和审美习惯。这种紫砂壶与国内销售的风格迥异,它们多用朱泥制作、器型较大、装饰比较繁琐、堆贴或模印一些具有东方色彩的图案、布满紫砂壶身。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清朝外销紫砂壶


目前收藏在欧洲博物馆的外销紫砂壶大多为红色器,偶尔会有黄色、棕色、黑色等,不同于国内盛行的光器、筋纹器,外销的紫砂壶大多为花器,装饰富贵华丽、造型工艺复杂。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外销欧洲的紫砂壶


部分外销欧洲的紫砂壶在运抵欧洲之后,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由当地工匠做进一步的装饰加工,如1740 年前后由著名的哥德堡号货船运至瑞典的一把紫砂壶,其提梁被加镶了银饰。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清朝康熙年间外销的紫砂壶


而且,由于运往欧洲的路途遥远,不少紫砂壶会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残损的情况,当地工匠还会将这些残损的货品进行修复,或者改作他用,以此来确保其价值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土仿制壶随之出现


紫砂茶具传入欧洲之后,深受当地人喜爱,但从中国进口的路途远、成本高,导致紫砂壶的价格极高,除了王公贵族,普通人根本无法拥有。因此,欧洲本土的工匠便开始仿制中国的紫砂壶,这也对欧洲本土茶具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仿制紫砂壶从荷兰的德尔夫特(Delft)开始。最早成功的是德尔夫特米塔伦陶艺作坊(De Metalen Pot)著名的陶瓷大师兰伯特斯·克莱夫斯(Lambertus Cleffius),他以中国紫砂壶为模型,试验了不同的红色黏土混合物,终于在1672 年,成功研究出了仿制方法。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荷兰仿制的紫砂壶


17 世纪70年代末,陶工阿里·德·米尔德(Ary de Milde)成功实验出一种以红褐色陶土为原料,经高温烧成,质地坚实不渗水的红陶制品,这类制品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紫砂壶,并于1680 年取得了专利,就是后来所谓的“德尔夫特朱泥硬陶”。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英国仿制的紫砂壶


米尔德的仿制壶除了在泥色、形制上与中国紫砂器极为相似外,外表装饰也如出一辙,壶身的折枝花纹的贴花处理方式与宜兴工匠制作紫砂壶的手法几乎相同,先模印出纹样泥片,再沾浆贴附。这种贴片装饰手法后来在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陶瓷工厂的产品中一直沿用至今。米尔德本人也因此被荷兰人称为“茶壶先生”。


外国人也爱紫砂壶,欧洲贵族曾掀起紫砂收藏风


英国仿制的紫砂壶


英国工匠对于紫砂壶的仿制紧随荷兰之后。英国的工匠们除了复刻出形神俱佳的紫砂壶外,还将其形改良后融入咖啡杯、啤酒杯等欧洲本土的茶具、酒具中,实现了传统东方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为其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纵观欧洲工匠的仿制品不难发现,这些成品的器型比中国生产的器型大很多,而且壶身遍布金、银等华丽的装饰纹理,有的还安置了华丽的金属提梁,在模仿中国紫砂壶制作手法的同时,创造性的结合当地人的审美与风俗,成品中不仅有东方文化的内敛醇厚,还显露着西方文化的豪放飘逸。


紫砂壶凭借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深受中外壶友喜爱。除了自身的价值外,其对于文化交流、艺术传承的贡献也不可小觑。


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更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来紫砂壶及其制作工艺,还将承载着更多积淀与希望,在紫砂艺苑中熠熠生辉!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