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中讲,胎釉为陶瓷的本质,
在我当下对陶瓷的认知中,
胎釉是陶瓷的本质这句话是没错的。
画工虽非本质,也很重要。
但从权重上,确实对于胎釉是低了些许,
毕竟陶瓷离开画工,依然是陶瓷,
很多景德镇画工,离开陶瓷载体,
单纯论画工,估计在北京的宋庄都生存不下去。
毕竟北京通州的画家村——宋庄,
很多画家也混不下去了。
夫80后宋庄画家者,寒窗十六年,初从文,后从画,读得家徒四壁,换来形影半只,觅生计,求得画画糊口,十年无休。购阳房不足,购阴宅有余,抑郁成疾。入院,病无果,冲三鹿一包,饮而卒。
——网络民谣《宋庄画家赋》
鉴于很多朋友也想我聊聊陶瓷的画面,
今天叔这篇文章,
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对景德镇当代瓷的画面理解,
主要从“立意”这一点为入手,
如果触及某些人的利益,还望海涵,
叔的文章从不针对某几个人,
而是针对一种现象,以及代表这种现象的所有人。
01
景德镇的画工,其思想领悟和精神修养,
以及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修养,
用境界这个词来形容,实在是夸张。
所以我用立意这个基本词,
来代表当代瓷的画面最高标准。
潘天寿老爷子曾说: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潘天寿老爷子,大家应该都有了解。
这是公认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十大画家之一。
那么是什么境界,
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
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
即修为,人生感悟,
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
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叔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陶瓷画师的三大境界》。
但艺术的境界,说实话哈,
景德镇一般茶器类窑口的画工,
也就是我们茶器圈所知道的所有画工,
其作品基本上扯不到“境界”这两个字。
景德镇最杰出的国家工艺美术师,
其作品还是能去谈谈艺术境界的。
所以,我用了“境界”的一个入门词——立意,
来代表我对景德镇当下瓷器画面的定义。
无论是从诗学还是文学,
亦或音乐,亦或绘画,
立意是境界的入门,连立意都不知道,
去谈境界实在是一种掩耳盗铃。
02
何为立意,
立意从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中,
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绘画艺术一直有两个核心任务,
一个叫做描摹自然,一个叫做心灵感受。
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画鸟不是鸟,
与西方从科学严谨性入手的写实写真不同,
中国绘画艺术不一定是要形似,
而是要求神似。
而立意是什么呢?
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的后者,
外师造化,是指中国人画画,
一直是向自然去学习,
中国画以山水为最,所以叫师法山水,
你得去看山水,你得去观察山水,
最后看完山水,将自己的情感,
或者是追求,寄托于山水,
有自己的领悟,这叫中得心源。
所以在画一幅山水的时候,
比如画黄山,那么真得是画黄山某一景么?
不是的,中国山水不会这么画。
我们人民大会堂展示的第一幅画,
《江山如此多娇》,
来自于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大佬,
特别注明:傅抱石也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十大画家,
也来过景德镇……
最近文章中总会出现这十位。
一幅画中同时展现黄河长江,
请问在地球上哪个点,
能同时看到长江黄河?
不存在,这就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因为长江黄河已然在傅与关两位心中。
周总理亲自下的命令,
陈毅陈老总亲自监督画,郭沫若陪着,
当时国务院给出的题目叫做《江山如此多娇》,
也可以叫主题,但是具体怎么画,这叫立意,
立意立得好,画也画得好,这叫境界,
叔在这里把主题、立意、境界说明白先。
显然,陈毅也善书画,郭沫若也是文坛领袖,
加上傅抱石与关山月,分别代表着:
金陵笔与岭南风,豪华阵容。
立意上,同时将长江黄河纳入,
以喻中国文明从二者而出,
整个画面,气势磅礴,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立意到位,境界也就出来了,
这是中国建国后,能代表最高水准之一的画了,
这就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朱耷 鱼
03
举几个例子,
再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给讲明白。
我说一个例子,
让大家更明白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上面这个是朱耷的鱼,
都知道朱耷是明朝的皇族后裔,
他画什么都是画上白眼,
这就是前文说的,画山不是山,
画水不是水,他画的鱼和鸟,
根本就不是鱼和鸟,就是他自己,
这就叫做中得心源,这就是立意,
他永远的立意就是,
我可以是鱼,可以是兔子,也可以是鸟,
但我始终会给这个世界翻白眼。
朱耷 鸟
还是再举个例子,说明白点,
我拿沈周和倪瓒的画来对比,
沈周的《庐山高图》,
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沈周 《庐山高图》
沈周是明代人,生在经济繁荣的家庭,
反正喜欢作画读书,不喜欢做官,
简单来说,就是仇视政治,讨厌做官,
所以这个庐山高图,
展现的是自己的高士之风,
这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沈周
流传下来的形象也是,
仙风道骨,白须白眉,
儒生的帽子,宽大的衣服,
不食人间烟火烟火一样,
后人也称为明四家之一。
《渔庄秋霁图》
说完明四家之一,
我们来说个元四家之一,
那就是倪瓒——典型的洁癖。
元朝人对于中原读书人是非常讨厌的,
把职业分为十个,
第八是*女,第九是儒生,第十是乞丐,
这也是臭老九的由来,
所以你可以发现很多元朝的读书人,
都不会去做官,去画画,讲道,
包括说黄公望,包括说这个倪瓒。
倪瓒的山水呐,很有特点,
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
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
笔法都是同样的笔法,
山水还是一样的山水,
但是中得心源就不同了,
经历也不同,
画山水,画得是自己的心境呐。
04
为什么我认为,
立意是当代陶瓷画面的最高标准,
因为景德镇陶瓷画工们,
是没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
所以,先从立意开始,一步一步来。
中国画,有三大类,
分别是山水,花鸟,人物,
其中山水是等级最高的,
花鸟第二,人物第三。
陶瓷上的绘画主题,
也是这三类,
但却是人物第一,
花鸟第二,山水第三,
所谓山水学三年,有模有样,
人物学一辈子,都画不出所以然。
为什么中国画最难的山水,
到了景德镇陶瓷上变成最简单的?
非常简单,评判的标准改变了。
中国山水画,非常看重境界,
景德镇陶瓷画工是没有境界的,
只看能不能勾勒出样子,
我对着国画抄就是了,
连基本的立意都没有,谈什么境界呢!
陶瓷本身就是应用艺术嘛!
在人类艺术史中,明确就有两种,
一种是艺术(art),一种是应用艺术(applied art),
中国画是艺术,陶瓷画是应用艺术。
叔随便找了一个青花山水杯,
这个杯子叫做《观瀑图》,
典型市场上的青花重工山水,
没啥问题吧,看起来是,
好像是对得起几千这个价位一样。
这里不讲胎釉,只讲画工。
但从中国山水画的立意上,
问题就很大,大家可翻到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也有瀑布,
但是,瀑布不是主体,
所以偏于一侧,中间大块山石采取淡墨,
其上的高山,墨色较浓,
体现出高山的主题,
这叫主次分明,章法得体。
而这个观瀑图,瀑布左右的山石,
青花分水上的用色,就浓了,
反而是抢了整个瀑布的形状与水流,
甚至瀑布流下后,怎么流的,
也没有,沈周的那副画,瀑布就算不是C位,
也交代的水的流向问题,
因为中国山水画中的水,一定要有始有终。
另外,去看所有的观瀑图,
不可能去做满工的,
唐伯虎、马远、梁楷、夏圭都有观瀑图,
大家自己去看看。
私下比较,就能感受出来。
景德镇陶瓷上的山水有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重工而重工,
而并非是从立意上来考虑的。
这显然是不对的,
瀑布右边那么多土疙瘩,
为什么要去画?
最后整个瀑布的形都变了,
都无法舒展开来了。
有人说沈周这个也很满工呀,
拜托,沈周是为了表现最后的高,
才去做了满工,但布局是疏密有致的,
在墨色上的浓淡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果按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说法,
景德镇普通对山水的理解就是画满来,
让客户觉得非常给力,
那么从中得心源来理解,
无论画工也好,还是购买者也好,
是不是心也是满的呢?
中国人可是忌讳满哟,
满遭损,谦受益,
连命最硬的皇帝都知道,什么叫未央,
永远不能满。
05
立意为什么很重要?
难道这是九叔自己提出来的么?
中国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而景德镇陶瓷文化,
也是建立在立意基础上的。
你去看景德镇所有的陶瓷,
以青花纹饰来说,本身就有立意,
简单明了,什么纹饰什么寓意,
这都是几百上千年没变过的。
但是你发现没,这都是古人的立意,
中国明清官窑成千上万的瓷器中,
什么时候陶瓷上,画过清明上河图?
什么时候画过如此重工的青花山水?
什么时候非要把十大名画搬上杯子?
没有,完全没有。
那你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陶瓷杯子,盘子放这个?
因为当代景德镇制瓷人,
极少有自己的立意,
纹饰做得不满足了,向往前走,
发现立意与构图能力受挫……
这是本质呀!
而立意的基础,
就在于中国绘画艺术的根本点,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景德镇陶瓷茶器中的画工,
我就没听过他们会去写生的,
没有的事,连外师造化都做不到,
不见山水,哪有师法山水。
拿几本国画书,对着山水抄,
就能三年有模有样了……
其实是没有中得心源的。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观看,
如果您愿意点个“在看”或者转发,
九叔在此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