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紫砂经典造型,在紫砂收藏圈有 “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 “ 跌不破的形 ”等说法。你可知这是为何?
作为一款传统的器型,虽然看似简单,却是考验工艺师的一把尺子。
石瓢壶,造型、线条特别是韵味极难把握。要做好一把“石瓢壶”,绝对不是简单的造型上的理解,而是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细致深入地研究,在掌握好局部后,再考虑作品整体的协调和呼应。
▲ 壶嘴
壶嘴似炮管,力度非常强,而且口的处理要锋利、果断、干净利落,同时与壶身的过渡也要非常自然严谨;壶盖的桥钮是“石瓢壶”的精华,好的石瓢壶桥钮的平面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那么除此之外,石瓢壶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到底有何特色让众多大师以及壶友喜爱至极呢?
一:质朴典雅
“质朴”一般用于形容大众文化,“典雅”一般用于形容贵族文化,而这两个词却可以同时用于形容石瓢壶,原因就在于石瓢壶的造型结构十分讲究、兼具两者的特点。
“石瓢壶”在几何形壶中最为突出,俗称“跌不破的石瓢”。“石瓢壶”的剖面图上,整个壶体是等腰梯形,正是石瓢壶特殊的结构特征,使其给人的感觉是稳重大方、百看不厌,这同时也是石瓢壶深得专业人士认可的原因。
二:简洁实用
有些紫砂壶做工细腻、装饰精美,令人看到之后赞叹不已;但从实用角度来说,这种类型的紫砂壶容易令人产生距离感,生怕一不小心磕碰到了,所以往往被束之高阁、只用于观赏。
事实上,紫砂壶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于泡茶;而石瓢壶造型简洁、拿捏适度,实用性非常强。这种朴实无华的品质,也是石瓢壶能够成为经典的最大原因。
三:刚柔并济
如果说石瓢壶的三角形结构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那么其桥钮、弧面、钉足则体现了阴柔之美;柔中带刚,是石瓢壶非常显著的特色,也是受到壶友欢迎的重要原因。
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色,也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相符合:儒家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刚柔互补的哲学思想。而从紫砂壶的结构特点上,也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因此紫砂壶也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
从清代陈曼生创制石瓢壶开始,历代制作石瓢壶的名家非常多,包括瞿子冶、顾景舟、徐汉棠等;由于不同的壶艺师对石瓢壶的理解不一、审美观念也有不同,所以历代留存的石瓢壶风格各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石瓢壶,主要包括高石瓢、矮石瓢(汉棠石瓢)、瘦瓢(子冶石瓢)和满瓢(景舟石瓢)等。▲曼生石瓢▲ 矮石瓢 (汉棠石瓢)▲ 顾景舟制 相明石瓢壶
为何“石瓢”茶具从古到今,长盛不衰?个人以为“石瓢”就好比一位音乐家创作了一首成功的曲子,美妙动人,后来的演奏家在演奏着同一首曲子时,都能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才能,不断创作演奏出个具名人风格的新曲,从而名曲长演长新,长演长盛。
紫砂石瓢壶从它的形制上比例之度均符合美学的“黄金分割率”,既含有审美要素,又适于实用要求。今天给各位壶友做一个石瓢壶大集合,石瓢风靡百年,长盛不衰!总有一款深得你心!
▲ 底槽清 石瓢壶(陶刻:山水清音)
注:窑温,高温度均匀。宜兴紫砂壶表面玻相度高,表面显得更有光泽,更有质感,反之看上去就会干燥粗糙些。不同的窑温下烧制,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和收缩比。如上图所示同是底槽清泥料,出窑后的颜色略有不同。
可以说石瓢壶从诞生的一天起,就和简洁、实用之美联在一起,和人们日常生活联在一起。可以断言,只要茶文化的存在,质朴、典雅、适用的“石瓢”就一定会存在,并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意趣的变化而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