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制作,最早是手工的捏制和供春斫木为模,到时大彬时,改进为用泥片镶接和拍打身筒成型,而后流传至今,为紫砂陶人沿用。
这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全手工制壶。先捏器身,然后挖足、开面,最后加柄、嘴、盖等。一件紫砂壶,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解剖紫砂成型的过程,先从泥料开始讲解一下成为一把紫砂壶的全过程。
▲将泥块中的杂质捡去
▲浇水,促进泥块的风化,变成细颗粒
▲将风化好的细泥块用石磨磨细
▲磨好的泥经过筛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年以上
▲经常搅和
▲捞出泥料
▲将泥料用木锤锤和
▲将炼好的泥料放入缸中,盖好备用
▲放在阴凉处陈腐
▲
陈腐后的泥料(可以制壶了)
锤泥
打泥片是紫砂壶制作中的首道步骤,将泥料放置在泥凳上,用木搭子拍打泥料,拍打时的频率要一致,手的力度也要求相近,不可忽轻忽重,这看似简单的步骤要做好,每一个手艺人,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紫砂壶也因此承载着手工的温度。
裁泥片
拍打成的泥片根据具体的造型需要用矩车划裁为相应尺寸。
卷身筒
将泥条放在转盘上,两端叠合围成圆筒,壶身的最初模样逐渐显现。
拍打身筒
老宜兴人常说:茶壶是拍出来的。身筒的拍打成型,并非简单的一个步骤,而是反复进行的多个步骤。将泥片至于转盘上围筑身筒,拍打时通过拍子和泥的摩擦力,带动转盘转动,慢慢形成一个有机的圆。
制壶底
制作壶底,同样需要丰富敲打拍泥片。
装壶底
当圆器的身简拍打得和底片大小相当时,开始在口沿部抹上一圈脂泥,将底片安置于其上,用刀将多余的脂泥刮除,再用木拍子拍打四周使之牢固,这样壶底就做好了。
上口片
将筒身翻转过来,依然按照刚才的拍打方式使其收口,口径达到要求时,将满片贴其上,修整成型,这样,一个鼓腹圆正的球体壶身就做好了。
搓壶把壶嘴,雕壶钮
先将泥料按照所需的壶钮、壶把、壶嘴的形状捏造。壶嘴,是为了方便出水所用,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出水流畅,同时水流停止时不会“流口水”,也就是“涎水”。所以细致掏空壶嘴尤为重要。
开孔
根据壶嘴的大小、形状,选定合适的位置开流孔,孔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出水。
装壶嘴,壶把,壶纽
装壶把和壶嘴,一定要成一条直线,分毫无差,壶型大美之一,亦在于此规正中。装壶纽工序同样重要。
做壶盖
比对壶口形状做壶盖雏形,使用矩车裁割出圆盖片,将脂泥涂抹在盖片的边缘,将打制好的泥条竖起,围成一个圆圈,用刀切去多余的泥条,再行粘贴。然后,搓出需要的的形状,用脂泥粘贴在壶盖的中间。最后,修整壶盖的外表,再用铜管在的子和虚之间穿一个小孔。
精心修整
精细的刮平修正尤为重要,可以让壶的轮廓线条更加分明、纹理清晰,到这一步,紫砂壶壶身制作就算初步完成了。
经过上述十几道工序后,把紫砂壶成型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但是在入窑烧制之前,还必须将其放在阴暗的地方阴干,阴干一般需要23天,如果天气阴湿,时间可以长一些,没有充分阴干的紫砂壶,放在窑炉中烧制时也会爆裂。自然阴干后,紫砂壶就可以装在匣钵里,放入窑中烧制。
或许只是一双糙手,只是地底的一团泥,结合在一起,一刀刀,一步步,辅着沉静的心意,涅磐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