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这是国人都知道的一个词.可有谁会真正的懂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字呢?为什么宜兴当地有这么多人在学茶壶可真正做出头的紫砂大师却没几个呢?这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对紫砂的了解.换句话说我们对紫砂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做壶匠,而是要让自己懂茶壶.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最好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创始于北宋末年,兴盛时期是明代的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著名.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的气孔比较大、吸水率高的原因,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有较长的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能够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紫砂壶的形态和它的结构上基本上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光素器,二是筋纹器,三是花塑器.其中光素器最为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宜兴紫砂,是三大造型体的一种紫砂茗壶,它和花壶、筋纹器并存于世,交相辉映,是茗壶造型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也是最多的,范围也最广,形制上面的各个方面都很丰富,对紫砂壶的影响力极大.
紫砂光素的特征简单地说可以用四个字来完全地形容,就是素面素心,这种裸胎最能体现紫砂之本质,表现的形式上最能体现出紫砂壶、端庄肃静、简朴实用、简洁深沉.筋纹器,又叫筋囊货,这是紫砂界艺人们无人不知晓的行话,对这些艺人们而言,他们善于把类似南瓜棱、菊花瓣等曲面形叫作“筋囊”,然后以这类“筋囊”为单元去构成壶形,并做到器表和器内一样,都是由生动流畅的“筋囊”构成的,口部和壶盖的“筋囊”要上下对应、合缝严密,体现出艺人们精致的手工和工艺秩序之美.
自唐代以来,金银器、铜器、锡器制作酒具就盛行此类器形,所以明代万历年间是紫砂壶初盛期,也多采用筋纹器造型,明万历“四大家”都以制筋纹器为主,如董翰的菱花式壶、时大彬的十八瓣菊蕾壶. 而花塑器带给人自然形装饰的茶壶,相互组合的融会贯通,并且作为茶壶的主体.紫砂光素器之艺术器自宋代问世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紫砂艺人们的开掘淘洗提炼逐步演进,把宜兴日用陶瓷器为母体,借鉴融合而来的,并造就了一大批如供春、时大彬、杨彭年、陈鸣远、邵大亨、陈寿珍、顾景舟等艺术大师;使美轮美奂的紫砂光素器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世人所瞩目.
紫砂光素器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因素之一,它是以纯正紫砂泥为原料,和日用陶泥存在着根本区别;因素之二,紫砂陶是无釉陶,是原始的素面光身,这是和日用陶最大的区别;因素之三,紫砂泥是陶土中的精品,少而精,并采用了独特的成型工艺,因此紫砂陶器在日用陶中脱颖而出成为工艺品,一出世就显示了它的鲜明性.
人们经常用浑金璞玉、端庄古朴来形容宜兴紫砂.这些都归功于历代紫砂的工艺高手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的这些宝贵的式样和传统的制作工艺,最主要的是当代的一大批从艺者的辛勤劳动.时间、研究、提高用心去发掘、揣摩前人的传世之作,并用心去发掘对不同作品的造型和用泥的选料,并且深入生活,从现实社会中让自己对这些作品产生灵感,在上一代紫砂工艺的大师们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去创新,去不断地给予全新感受,并让人体会出艺术的内涵,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再攀伸出其他不同的紫砂壶.当地现在的时代还用多种科学的方法,从色彩多样化上追求艺术的效果,这是对紫砂发展的一大进步.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着大胆探索的性格,有的会用不同泥色创作出各式造型的紫砂系列精品,给一些观赏者留下愉快的视觉美效果,抓住了制壶的重点,从不同色彩与外观的互动性为切入点,把握当代人们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