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宜兴紫砂看似繁荣,特别是进入21世纪,给紫砂文化的演进与发展提供很多很好的机遇,宜兴紫砂艺术产业也应该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机,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宜兴紫砂艺术的真正辉煌,而最好的风景就是宜兴大地上一下子冒出几百位名人和大师,紫砂行业大跃进式的评定技术职称给我们看到好不热闹的场景,但紫砂艺术作品却没有进步或者说停滞不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建成的宜兴陶瓷公司陈列馆九十年代初改名为宜兴陶瓷博物馆,再到本世纪初升格为中囯紫砂博物馆,名字变的高大上起来,可所藏的展品让每一位花钱参观的人失望,所谓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也让人们有倒退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是当代宜兴紫砂文化的萎靡与不堪,馆藏的东西甚至不及一些民间收藏家的家藏丰富成系列,让人看到紫砂文化历史的演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宜兴当代紫砂文化学术研究可谓一篇空白。
我们不妨看一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宣兴紫砂行业,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够“落后”吧,紫砂艺人够贫穷吧,但那个时代就是诞生了很多重要的名家名作,如顾景舟、朱可心为代表的一批紫砂艺术名人,与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学者一起创作出那么多的经典,成为宜兴紫砂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以为,那时紫砂艺人对紫砂艺术本体与紫砂文化精神的尊重,完全让当今养尊处优的高工、大师们黯然失色。
与其说当代宜兴紫砂艺术的繁荣,不如说当代紫砂技术职称的繁荣,宜兴人把技术职称与市场价位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口径上鼓吹技术职称等于艺术水平,错误地引导收藏家对紫砂艺术的审美,每年一次的技术职称评审让多少紫砂艺术家心寒,也让众多钻研技术却缺乏艺术创造的人开心,我估计,再过若干年,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没有技术职称的将变成稀罕的人物。也许这一批人的力作才是我们可以真正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