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博物馆藏 「汤?」款紫砂盖罐 1986年泰州市航海电器厂宿舍出土
泰州市博物馆藏 「汤?」款紫砂盖罐 1986年泰州市航海电器厂宿舍出土
茶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各地的博物馆也或多或少都典藏有紫砂壶,但是收藏紫砂罐的并不多,其中最富盛名的首推北京故宫博物院那批清宫旧藏紫砂茶叶罐,它们的器身多半装饰着皇室独有的尊贵气息,有的华丽多彩,有的典雅秀气,记录着封建时期帝王们的饮茶生活。
扬州市博物馆藏 紫砂盖罐
罕为人知的是,在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另外还藏有几件出土的民间紫砂罐,它们虽然朴实无华,却因为与茶人气息相通,更能反映出彼时的茶文化片段,今次就带领各位一窥风貌。
泰州市博物馆藏 紫砂盖罐 1986年泰州沿河大队出土
明代是宜兴紫砂的萌发成长期,此时的紫砂日渐从日用粗陶中独立出来,在文人茶事中得到良好沃土,这个阶段的紫砂品种,仅壶、罐两类,主要用于烹茶、煮水以及贮茶、贮水。《阳羡茗壶系》载:「金沙寺僧……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可知宜兴紫砂壶的滥觞,应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制缸、制罐技艺所启发。
南京市博物馆藏 加彩紫砂盖罐
明万历十七年(1589)王升修《宜兴县志》〈土产篇‧货之属〉也列有︰「砖、瓦、石灰、缸、瓮、瓶」。宜兴陶器与茶的初始接触,除了用作煮水器外,尚有一重要用途便是「藏茶」,据万历十八年(1590)屠隆《茶说‧藏茶》:「……宜兴新坚大罂,可容茶十斤以上……用时以新燥宜兴小瓶取出,约可受四五两。」由以上明代中期文献可左证:宜兴蓬勃的制缸瓮业与茶事之间的碰撞激荡,对于紫砂壶的滥觞有着密不可分的脐带关系。
南京市博物馆藏 加彩紫砂盖罐
除了作为茶叶罐之外,若干形制的紫砂罐也有其他用途,泰州博物馆解立新、黄炳煜先生指出:「在泰州古老的葬俗中,当一个人归天,亲人为他送葬时,除了棺材内置放一些生前喜好的物品,并且还要在棺材前面放一只小罐,里面装上米或茶叶,供逝者在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途中享用,老百姓叫它粮油坛。」泰州地区出土了许多这类的粮油坛,虽然以小的青花瓷罐为主,但也有一些紫砂小罐。南京博物院宋伯胤先生也在论文中提及,称为「米粮罐」。
无锡市博物馆藏 紫砂小口罐 1979年无锡雪浪乡清墓出土
无锡市博物馆藏 紫砂小口罐 1979年无锡雪浪乡清墓出土
泰州市博物馆藏有数件明清紫砂盖罐,盖面钤有「周氏俊造」、「汤」、纹样章等。作为日用器皿的一种,早期紫砂罐是毋需落款的,然而随著作坊之间的竞争,品牌意识觉醒,渐渐可于罐身看到各式印记,「周氏俊造」之类的款识当是一种号记,作为产品区分之用。
扬州市博物馆藏 紫砂盖罐
「米粮罐」一般为浅褐色圆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有平形或圆形盖,它们的尺寸都不大,高度在10到15厘米之间,都是在一些无名小墓里出土的。有的小罐盖子两层,有很好的密封防潮的作用。
泰州市博物馆藏 「周氏俊造」款紫砂盖罐 国家二级文物
泰州市博物馆藏 「周氏俊造」款紫砂盖罐 国家二级文物
黄炳煜先生撰文介绍了一件「周氏俊造」紫砂小罐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柿蒂纹紫砂盖罐,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高12厘米,口径2.8厘米,以紫泥做成,泥中含小砂粒。罐身长圆,有一种秀丽之感。盖面钤印 “周氏俊造”篆体阳文,颈肩相接处贴有柿蒂状紫砂泥片作为装饰,具有明末清初紫砂器的装饰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
梁白泉,《宜兴紫砂》,1990,文物、两木出版社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92
宋伯胤,《紫砂苑学步》,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8
黄健亮、黄怡嘉,《荆溪紫砂器》,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