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紫砂泥料,大家都一直认为是黄龙山紫砂泥料,其实这是不精确的说法,本山矿料实际上指的是宜兴范围内传统矿区的紫砂矿料,如黄龙山,湖洑、赵庄等紫砂泥料的统称,而并非独指黄龙山紫砂泥料。本山的紫砂料品种特别丰富,黄龙山矿区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仅书本有所记载的紫泥种类就多达19种,还不算其他种类的泥料。
▲黄龙山矿区
黄龙山紫砂沉积形成年代要比外地的早八千多万年,发育的更充分,砂感更强,宜兴话叫“老”。江南水系丰富,黄龙山矿体走向呈斜坡状,水在地下缓慢流动,流动的地下水常年浸泡,宜兴本山泥料自带油性,泡养过程中便能直接体会到,油性足包浆效果好。
老一辈有制壶经验的艺人都知道,本山料做壶封釉快,往生胚上喷水,旋即被吸干,若是外山料做壶水分迟迟不干,且本山料所制茶壶泡养数月可见成效。
▲浙江长兴紫砂矿
外山料指的是除宜兴以外其他地区的紫砂泥料或者是跟紫砂类似的陶土。外山料的品种就相对比较单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紫砂的成因,紫砂实际是一种沉积岩,很早以前海水的涨潮和退潮把很多有机物或者沉积物堆积起来形成的现在的紫砂矿层。
安徽、浙江等外省矿料,质地干枯,表面多不透亮。泥料无油性,外山泥做壶,喷水后水分浮在胚体表面,迟迟收不干。泡养数十年也难见珠光。外山料由于品质不佳,大多会添加金属氧化物进行着色,然后冒充本山料出售。
▲安徽紫砂矿
很多人都说本山紫砂泥料纯,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本山紫砂它的伴生矿是非常丰富的,由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等,自然风化后泥料易碎,呈现细小的颗粒状。紫砂纯不纯其实都是后期提炼泥料决定的,而并非紫砂矿决定的。
像很多以前的老壶,由于工艺手法和技术的限制他们所提炼的泥料不是很纯,所以在它们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矿点。这就是提炼泥料不纯所造成的。
外山料偏重于紫色或紫褐色,成陶后呈红色或紫红色,自然降解风化,自然裂解后多为鳞片状、棱角状等。
本山紫砂料的温度范围很广,不容易结晶,例如底槽清烧制温度达到1200左右依旧可以加温烧制而不结晶,只不过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深。
如果是外山料烧制到这个温度很容易就会起泡。提到烧制温度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词“玻璃相”,相信很多壶友都听说过。玻璃相并不是指我们对紫砂泡养之后形成的包浆状态,而是烧制成品未泡养之前呈现出像玻璃一样反光的的自然状态。
它主要是由于烧制温度低而造成的状态。而我们本山的紫砂由于温度高,所以烧制出来之后表面呈现的是一种亚光的状态。
本山料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泡养的过渡,它的色泽会慢慢发生变化,而外山料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紫砂壶的泡养从开壶到养包浆,一步步经过自己的泡养和呵护,慢慢的见证紫砂壶的蜕变也是一种享受,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好多文人志士独爱紫砂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