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因茶而生,茶叶因壶而绵香。
而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文人的基因与气质。一是“爱泥”,可以发真茶之色香味。二是“赏艺”,文人大都崇尚宜兴紫砂艺人手上创造的那种“质古砂粗”的原始美观。
而自清道光年间,陈曼生因其“曼生十八式”开启了紫砂壶的文人时代。
所谓的文人紫砂壶,是指在明代紫砂壶的基础上,不仅保留了实用性,更以壶为载体,像诗、书、画一样自由地表达情感。
陈曼生曾任溧阳知县(今江苏省溧阳市)、江南海防同知。一生为官廉明,作风干练,为济世安民的良臣能吏,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而作为文人,同样表现出过人的禀赋和深厚造诣。
在任职溧阳知县时,他结识了临县宜兴的紫砂匠人杨彭年,一见如故。陈曼生绘制壶样,杨彭年兄妹制作壶身,最后由陈曼生完成铭文的篆刻,其间作品之多,被后世称为“曼生十八式”。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有“万壶之宗”的美誉。
而曼生十八式对后世影响极深,尤其是石瓢壶、提梁壶、井栏壶等壶式,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演化和再创作,顾景舟、汪寅仙等名家大师制壶也深受其影响。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其中一款——葫芦壶。
曼生出生时就已家道中落,自幼寒窗苦读,34岁时才得以拔供。几经辗转波折,数年后才当上了溧阳县令,为官清廉,享誉一方。
一日,外甥来访,竟以一担青葫芦为礼。曼生不觉礼薄,热情款待。
外甥虽清贫,却也酷爱读书,这点让曼生深感欣慰,临走道别时外甥对他说到:“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只愿亲舅福禄双全。”曼生听闻十分欢喜,回礼道谢。
外甥别后,曼生捧起葫芦置于案头写生。画完再看,更觉得有趣,又重置笔墨,依着葫芦样式设计了葫芦壶。
本来就是随手描绘,哪想到一画成真,尤其是壶钮上的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生大喜,就将此壶命名为葫芦壶,有“福禄”双全的美意。
两百年来,无数匠人都想要再现曼生壶的品格。
但,对于将文人雅趣融入壶中的曼生壶来说,壶形是它的“骨”,而壶身的铭文篆刻则是它的“魂”。一把品质上乘的曼生壶对于匠人技法、品格考量都极高,而且还考验手工刻绘的功底。
今有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彩芬与先生二人,穷其一生揣摩“曼生壶”之精髓,其“曼生十八式”的风骨被行业所公认。
最近,卓易紫砂街特邀董彩芬老师,为壶友们复刻“曼生十八式”,从选料到制壶、刻绘、成壶,全程投入,保证了紫砂壶的高品质呈现。
此壶选用了黄金段泥。所谓“段泥常有,而金黄段不常有”。《阳羡茗砂土》中有明确记载:“金黄段泥是段泥壶中质地最纯,色泽接近黄金原色的一款泥料,是本山段泥中最为优质的精品泥料。”因而,用黄金段制成的紫砂壶不仅高透气,易泡养和包浆,壶品相可赏性也极强,颗粒层次感好,丰富而不呆滞。
此壶的壶钮和壶嘴以及壶把,柔曲有度。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把玩之时轻敲其丁当之音不绝,就好像是细声送去祝福。壶流短直而嘴头微上翘,线条优雅,出水利落。整壶看来,矫健劲朗、沉中蕴清。
其上铭文:“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卓易紫砂街出品的每件作品都有证书,还有区块链技术支持,所有的紫砂壶都能溯源,以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