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但凡是黄龙山的泥料一定会带有黑色杂点(杂质),多和少的区别而已。其实不只是黄龙山泥料,来自黄龙山以外的紫砂矿料(外山料)也一样。
黄龙山矿址现状
这不难理解。
紫砂,是黏土物质经过常年周而复始的多次沉积形成的。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多,矿物组成也就越丰富,不同物种的沉积物之间相互黏连、难以分割,导致多种杂质的存在。
有的在浅表层,像水锈,清除起来比较简单。有的在矿石内部,像锈片、蜡片,很难去除,而且人工挑矿清矿的成本很高。大批量生产的紫砂泥料,是没有人愿意用这种方法去把杂质处理干净的。
本山绿、底槽清原矿和烧成壶表面
像本山绿泥里的杂质(可能是紫泥颗粒),底槽清里的杂质(可能是绿泥颗粒),对紫砂壶的整体艺术效果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这种「情绪稳定」的杂质是商家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
既然有稳定的杂质,对应的就有「活泼」的杂质。
这些「不守规矩」的杂质难免与「情绪稳定」的杂质起冲突,反映在壶身上会是这里一个小坑,那里一处突起,大大影响了整体的纯净度和美观度。甚至还会直接打消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尤其是一些要求紫砂壶完美无瑕的新手玩家。
为了避免紫砂泥料中多余的铁质析出,商家们往往会用稀释过的酸浸泡去除,简称酸洗。
据某业内专家透露,酸洗过的泥料烧成后会有少许化学的臭味。没有经过处理的,十把壶里基本上有一半的壶可能会出现一两个铁质或者爆子之类。
好的紫砂泥料绝对不会进行酸洗,因为得不偿失。凡是要进行酸洗的泥料一定是含有大量各种各样杂质的低等泥料。如果泥料显得十分干净,表面无任何铁质熔点,那酸洗的嫌疑就很大了。
酸洗后的紫砂泥料会不会有硫酸残留?
紫砂泥料的酸洗,是通过硫酸和泥料中的含铁氧化物以及铁单质进行一个反应,形成状态稳定且无毒无害的硫酸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气体是可以挥发掉的。硫酸在高温400度左右会发生分解,而紫砂壶的烧成温度基本在1000度以上,烧制流程的耗时通常在15个小时以上,因此硫酸残留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再来谈碳酸钡的问题。
碳酸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状,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
在泥料中增加碳酸钡,是为了避免泥料因陈腐时间不够而导致的花泥问题,一般烧结之后无析出。然而,碳酸钡本身是有剧毒的,虽然在1200度不溶于水,也不会浸入紫砂壶体,但在PH值小于7的环境下,它是溶于水的。我们知道茶水中含有茶多酚,呈现弱酸性。
某资深紫砂壶鉴赏家表示过,碳酸钡在紫砂壶上的应用,主要受市场过度要求精美的影响。人们喜欢色彩丰富的、肌理性强的紫砂壶,而这种要求与紫砂天然的矿物结构是相悖的。如果碳酸钡是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法的标准,那含量极低,在PH值4.8~6.5区间的茶汤中,它的溶解度也很低,关键就在于标准化管理。
一些色彩艳丽的紫砂泥料一定添加了碳酸钡,所以消费者们在买壶的时候,尽量去挑选古色古香、古拙古味的紫砂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转发!
我是砖砖,关注我,一起交流紫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