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市剧《玫瑰之战》播出。
讲述了生活幸福的全职太太顾念(袁泉饰)因丈夫宋嘉辰(于谨维饰)陷入罪案并暴露其不忠的事实,同时遭到家庭和情感的背叛。为了担起生活重任,顾念在丰盛(黄晓明饰)的引荐下来到仪盛和律所重新出发,开启第二人生。
虽然该剧在网上毁誉参半,但我却觉得《玫瑰之战》还是值得一追的。
因为故事中的大部分案件,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影子。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保姆继承遗产”案。
01
ART
遗产之争
故事脉络很简单。
韩冬青生前立了两份遗嘱,把遗产留给一直照顾他的徒弟伍思思,另一份是公证遗嘱,把另外一套房子给女儿吕明华,吕明华要和伍思思争遗产,伍思思拜托顾念帮她辩护。
官司还没开打,吕明华带人到伍思思家大闹,要把韩冬青生前收藏的字画和紫砂艺术品全部拿走。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吕明华便认定是伍思思对她爹用了什么魅惑手段,骗取了这份遗嘱和家产。
不仅如此,旁听席上的一名名叫廖秀华的女人站了起来,声称自己也是韩冬青的女儿,也想要在韩冬青的遗产里分一杯羹。
一个前女友,两个不同姓的亲生女儿,再加上一个保姆,案子也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案子最终胜诉的人,竟然是武思思,两个亲生女儿都没有从伍思思那里抢到韩冬青的遗产。
我想,这个案情引人深思的是:精神和生物学传承,孰轻孰重?
剧中没有露面的韩冬青是做紫砂壶的老匠人。他虽然和吕巧花离了婚,却依旧想要吕明华继承自己的手艺。但是,对于父亲的这个要求,吕明华很是反感,曾经多次在办公室抱怨过韩冬青,还因为紫砂壶这件事跟父亲发生过多次争执,闹得很不愉快。
而廖秀华也是韩冬青的生物学女儿,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随着当年父母离婚以及财产分割,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断了。所以,韩冬青也多次表示,自己不会把遗产留给吕明华。
而武思思,因为韩冬青教她做紫砂壶,由保姆变成了徒弟,韩冬青留下两份遗嘱,把自己的主要遗产留给了伍思思,给吕明华留下了一套房子。
判决按照老人的遗嘱执行,很多人想问,这样是否合理?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换言之,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法院的判决是没有问题的。弹幕里也在讨论的是,如果说只要是子女就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赡养父母也能继承遗产,甚至虐待父母也能继承遗产?
当然,从剧情可以看出,吕明华并不孝顺,甚至从不去看望父亲。如果她能够孝顺一些,是否韩冬青不会做得这么绝。
但另一方面,韩冬青之所以这么做,可能也因为武思思的徒弟身份,毕竟,对于有些行当来说,徒弟比儿女要重要得多。因为儿女只是传承了血脉,而徒弟传承的是精神。
02
ART
紫砂的发展历史
的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才能拥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汤汤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宜兴紫砂最初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即16世纪前。
而紫砂壶制作工艺体系基本上得到确立是在万历年间至明代末期间,即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在这一期间,紫砂工艺名家辈出,并且紫砂壶的样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明 时大彬 紫砂壶
进入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这一时期,也就是清康熙至乾隆晚期,紫砂工艺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自然形态紫砂壶大量出现并逐渐取代筋纹形态紫砂壶成为主流形态,并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社会上得以广泛流行并发展。同时,在这一时期,工匠大师也开始注重在紫砂壶制作上加入彩绘和施釉工艺。
而紫砂工艺发展进入鼎盛阶段为清嘉庆到光绪这一期间,也就是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宜兴紫砂工艺发展鼎盛,在紫砂壶的工艺上则更为精美,紫砂壶工艺制作往往还会掺杂各种书画艺术,将各种书画作品镌刻到紫砂壶上,杨彭年和陈曼生都是这一时期紫砂壶工艺制作的代表人物。
卓易紫砂街复刻版《曼生十八式》
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紫砂壶的商业化发展已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并且基于消费者的大量需求,紫砂壶的生产规模极速扩大,自然形态种类也变得尤为丰富。
紫砂工艺的瓶颈阶段则主要出现于20世纪中叶以后,在这一时期,我国战乱不断,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宜兴紫砂工艺发展也显得举步维艰,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宜兴陶业情况是“大窑户逃往外地,中小窑户无意经营”,每年曾以百万件紫砂供给全国和远销世界各地的蜀山窑场,那时全年所烧紫砂茶壶不满千。到四十年代初期稍有恢复,但年产值最多时也只及战前最高年份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从1949年以后到今天,则是复苏和进一步大发展的阶段。
顾景舟 大洋桶
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和空前繁荣时期。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世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做光素器;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花果小件著名;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刻称著于世。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学徒,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03
ART
紫砂“言传身教”
从古至今,壶艺家们都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技艺的传承。
传统的有:师徒传承方式、父子代际传承方式。近现代又衍生出工厂培训、院校教育。不管何种方式都是以技艺学习实践为主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手工艺人在制壶时,几种泥进行混合就能调成多种颜色,而泥的比例不同,又能产生不同颜色,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少有文字进行配比记载,全凭艺人的经验。
想要做好壶,在通过3年的拜师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后,关键还要看个人悟性。所谓“躲进小楼成一统”,制壶艺人们有着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其中很多人都喜欢沉醉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再在孤独中得到升华。
每一代壶艺家们都不吝传授,紫砂才能一代代薪火相传,而且迎来数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如此,便是紫砂壶最为珍贵之处,不可复制性。每一个人做同一种壶型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和内在精神折射,这也是紫砂壶另无数人着迷之处。
我想,紫砂老一辈留给下一辈的,除了技艺,应当就是这种精神。肉体可灭,而精神不死。
卓易紫砂街评鉴师严选紫砂交易平台让你买的紫砂更放心
紫泥《梨形壶》
底槽清《扁鼓壶》
降坡泥《慧竹壶》
紫泥《美人肩》
金黄段《锦瑞》
朱泥《玉绕》
青灰泥《智者乐水》
苏门答腊青《福佑四方》